中国有多少座高炉?
就国内现有统计资料来看,大概2014年之前是没有关于高炉数量准确统计的,所以这个问题大概是从2015年开始有答案的。 2015年之前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当时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低迷、需求不足和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加大了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力度。
2014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钢铁行业发展政策》(简称“十三五”规划),开始限制新增产能;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钢铁产量情况》显示,我国粗钢日产水平已经达到369.38万吨,同比增长了15.3%,创下历史新高[1]。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一系列去产能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并迅速落地,到2015年年初,全国已经淘汰落后产能超过1.5亿吨,其中钢铁行业1.3亿吨,累计压减产能占“十二五”规划目标(2.15亿吨)的60%以上。[2] 为了巩固去产能的成果,有关部门在2016-2017年连续两年对钢材、钢铁产量进行了统计。 201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我国的粗钢生产能力(3.95亿吨)比五年前(2.96亿吨)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但全年粗钢产量只有3.27亿吨,比五年前减少了2616万吨,减产幅度达7.9%[3]。
201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和粗钢产量分别达到4.20亿吨和3.7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8%和2.8%。[4]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粗钢生产和消费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而到2017年,我国的粗钢生产和消耗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56%和消费量的52%,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由于过去多年间对钢铁行业的调控措施主要集中在抑制新增产能上,所以近年来新建项目和拟建项目明显减少,2016年和2017年以来新建项目的产能置换比例高达1.5:1甚至更高。但由于时间间隔太久,很多老厂区都已经拆除重建或者多次改扩建,所以现在再去追溯当年的建设时间和规模已经很难,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档案资料缺失的情况下。
目前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统计高高炉的数量最有意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新建高炉多安装有高效节能的炉顶设备和料仓料库等配套设施,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都有提升,一些老旧的高炉陆续被关停或者改造,新的高炉又不断建成投产,这个过程处于动态变化中,如果完全按照建成时间的口径来进行统计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