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来机构投资?
“未来”的定义非常模糊,可以指很久以后(几十年或上百年)或者仅仅指明天和明天不一样。我这里讨论的未来是后者的意思,即“明天的明天会不同”这种广义的未来。 那么这种未来有什么特征呢?首先它是可预测的;其次它又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不可预测的成分——没人能够提前知道所有的细节。
所谓“未来的机构投资策略”,应该包含如下两种内容: 一、根据当前的知识水平,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与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尽量客观的推断。 二、结合第一点的结论,对风险进行量化,制定适应不同风险态度的投资组合。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目前的各种金融理论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可行。 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等。凯恩斯主张宏观经济运行受到短期需求拉动的制约,因此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经济的走向。凯恩斯之后的主流学派虽不完全赞同他的全部观点,但都承认他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凯恩斯强调总需求管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也被称为“宏调”。凯恩斯的宏观分析主要关注短期波动,以商业周期为例,其政策建议往往被证明在短期内有效。 但凯恩斯主义在解释长期现象方面效力欠佳,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即是一个典型例证。为此凯恩斯之后的新古典主义兴起,他们更强调市场的作用,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而应该让市场自由运行。但在遇到宏观失衡的时候,他们同样认可宏观调控的作用,甚至认为政府的行为应该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看来新古典主义更像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纠正而不是颠覆,二者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宏观分析体系。
无论是凯恩斯还是新古典主义,其实都是在假定既定法律制度的情况下研究问题的。凯恩斯承认市场失灵的存在,但他更倾向于政府的干预;新古典主义虽强调市场的作用,但也认可政府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的介入。如果一定要辩称哪种学派更“正确”的话,我认为它们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但是回到我们的问题,从凯恩斯和新古典主义中我们能得到一些关于“现在”的答案吗?答案是肯定的。凯恩斯主张投资决策应该建立在边际效用基础上,而新古典主义则提倡有效率最大化。无论哪一种说法,投资的理性、科学成分显然是得到了学界认可的。
但如果我们要构建一个涵盖所有可能情况的模型显然是不现实的,甚至在知识更新很快的今天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取其中的几个因素建立简单的模型,并以此作为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线性回归。以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为例,分别做简单的时间序列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R²的值相当大,说明两个方程的拟合优度都很好。
由于样本容量不足,我在这里没有做多重共线性检验,但是考虑到因变量的选取,这个问题应该不大。而且我也注意到变量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所以估计系数时也不需要考虑相关性的问题。 方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利用上面的参数可以做以下预测:
1.债券利率在未来一年将上升至4%以上;
2.上证综指将在明年达到7500点;
3.创业板指明年将达到6000点。
当然,上面的预测只是基于现有理论的一个简单推倒,未必能精确反映现实。不过,作为一个参考,它的确比单纯的猜测要准确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