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何处去?

迟胤然迟胤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的具体举措包括:

(1)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市场力量;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等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法律公开;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发展基层民主,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加快法治进程,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效能。

(3)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国民素质和精神境界;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社会体制改革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整合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拓展】为什么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开放前我们走了弯路,主要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我们是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万能”工具,结果出现了相当规模的生产力破坏;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2、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其原因也在于此。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计划性导致市场作用很小,从而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而改革开放后,市场开始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所在。但我们现在的改革并不能够停在现有的基础上,因为市场是有其副作用的。我们迫切需要深化改革。

简汉威简汉威优质答主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到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同时又是从沿海地区、特区、开发区起步,到内地不断推进的。邓小平的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替代的选择,邓小平以“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来概括改革的目标选择机制,是符合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之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发展了,人们观念变化了,“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价值观的负面功能也就充分地显露出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需要调整,需要改变思路。过去搞改革、搞市场搞经济,只讲“松绑”、只讲“给政策”,现在则必须讲约束和规范。过去强调“法不责众”,现在必须用法律、政策严格治理,否则整个社会就要出现“大溃堤”和瓦解的危险,市场经济本身就要求有相应的法治约束。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需要政府有所作为,而不应完全“甩手不管”。过去改革着眼于破除僵化的体制束缚力,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多做少说”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则应强调“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就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作总体设计,从战略上考虑“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统筹考虑,合理规划。“总体规划”,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步骤前进,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而不是盲目和碎片式的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并不是要搞“一刀切”、“齐步走”,而是要从实际和可能出发,分阶段、分步骤地来抓。

30余年的改革实践中,形成许多“改革高地”,这既形成改革试验的“盆景”,也需要总结、提炼、完善后再推广。另一方面,还存在不少“改革洼地”,也即改革不到位问题。例如在政治改革领域,还存在人治大于法治、专制大于民主问题;在社会改革领域,还存在不平等问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工资、收入、待遇和发展机会还存在着不合理差距,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尽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新的历史阶段通过进一步改革加以解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