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为什么退出中国?

卞成南卞成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日本人打输了,所以只好撤出中国了。这看起来好像是笑话,但实际上日本当时真的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维持两个战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华北的抗战,国民政府多次向日军挑衅,发动了多次战役。在长城古北口战役中,国军共投入5个师又1个旅,30余万人,对进攻的日军一个师团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阻击和反击,给予日军重创,使日军第一军的战斗力遭受严重打击。

后来国军在山西也给了日军重创,第2战区的司令官阎锡山下令攻打太原,结果攻了半个月都没能拿下太原,最后只能收兵。这两次战斗都显示出国军的实力和日军的差距并不是一点半点。 而日军当时在中国投入了一个陆军师团的兵力,在东北还有三个师团没有被调动。由于苏联在诺门坎地区击退关东军,因此日军计划使用这三个师团迅速占领内蒙,然后从背后袭击延安。

然而正当日军准备动手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为了保卫东南亚,日军必须在太平洋上和英美开战,因此不得不停止对中国的攻击,并且抽调了多个师团前往南洋参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随着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节节胜利,日本人面临全面战争的威胁。为了应对可能的苏联入侵和中途岛海战,日本在国内大量征兵,以增加陆军和海军的实力。到1943年后,日本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再发动对中国大陆的攻势了。

居文睿居文睿优质答主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可口可乐、雀巢、汇源等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速溶咖啡等软饮料先后打入中国市场。可口可乐以近4500万美元购入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50%股份,汇源以1.5亿元的超低价从美国人手里购买到太原可口可乐汽水浓缩液厂,统一企业、旺旺集团等台湾食品企业,不断进入大陆市场,百事可乐、健力宝、乐百氏、娃哈哈等品牌风起云涌,中国饮料市场一片沸腾。

1984年,百事可乐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198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全球第三大啤酒和饮料企业——日本麒麟麦酒公司正式决定向中国大陆投资。同年3月,中国机械进口公司等与日本麒麟麦酒公司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一项大型贸易补偿协议,双方正式着手在中国国内合资兴建大赤壁可乐饮料生产厂,计划生产一种由日本麒麟麦酒公司设计和拥有专利配方,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相抗衡的全新可乐饮料——大赤壁可乐。

1988年初,以日本麒麟麦酒株式会社、香港大赤壁国际有限公司及深圳赤壁饮料总厂为海外投资方,与中方武汉市赤壁冷饮食品厂、中国机械进口总公司、中国新技术公司广州总公司、中国土产广东进出口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在深圳经济特区红荔路注册成立了深圳赤壁饮料总厂。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港币,中方单位的中方投资为500万元港币,外方投资方则为另外500万元港币。该厂专门负责生产和经营“大赤壁”牌可口型汽水饮料,年产能力为1万吨。“大赤壁”可乐饮料广告语为“现代的东方人,东方的人。”

从1989年8月开始,由深圳赤壁饮料总厂专门负责生产,并由武汉市赤壁冷饮食品厂直接分销的“大赤壁”可乐饮料,正式全面投放中国大陆市场。大赤壁可乐饮料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市场,一开始在湖南、湖北地区广做广告,销售情况相当乐观,并通过湖北向全国逐步铺货。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公司感到非常意外和紧张,纷纷派人到湖南、湖北市场进行暗查。后来,两家公司的中国总部联合向武汉有关部门进行了投诉。当时正值政治上敏感时期,武汉市政府也对大赤壁可乐事件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

1990年,武汉市政府专门就大赤壁可乐饮料与中国两家可乐公司的纠纷问题组织召开了三方协调会。中日双方代表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大国际饮料巨头的压力之下,武汉市政府被迫做出了取缔生产和销售大赤壁可乐饮料产品、没收所有大赤壁可乐的处罚决定。

1992年7月中旬,深圳赤壁饮料总厂正式做出了全面禁止生产和销售大赤壁可乐饮料产品的决定,并责成下属各分厂将大赤壁可乐饮料产品全部进行就地销毁。

从此,大赤壁可乐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彻底消失了,只被一些饮料收藏家收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