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是做什么的?
这个问题有点宏大,我尽量说得通俗一点。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第二类是银行业,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第三类是各类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而每个类别下的细分机构,如人民银行里的分支机构、营管部等等,商业银行的支行,保险公司的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事业部,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操作。
简单地说,央行做的是宏观管理,行业管理部门做中观调控,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微观运行主体,而所有的机构和人员,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这个目标的实现途径很多,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用金融这个工具,来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标。
从这一层面来说,无论是做金融研究还是进行具体工作,都可以这样说:我在做金融,我在为宏观经济服务! 当然,我们所说的“宏观经济”,不是指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而是指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层所关心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等等问题,我们所做的金融,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当然,如果从学术角度来讲,我国的金融理论研究和国际上的主流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金融理论研究,是要服务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和关注的方向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府的影响。这也恰恰是我们所说的“宏观经济”的一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