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为什么利润?
化工是强周期性行业,价格波动是化工行业的主旋律,而影响价格变化的核心要素是供需。需求拉动的上行周期(如2005-2008年、2016年、2017年)在短期利好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同时,更会加速供给扩张释放产能,最终引发景气下行。
而需求拖累的低迷下行期会使得供给持续收缩(去产能),并不断消化此前产能过剩带来的库存压力,当过剩压力完全被消化甚至引发生产能力不足时,会引发产品价格飙升,从而再次开启化工上行周期。因此,在上行周期,需关注需求增长对于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的拉动。
同时,在上行周期的中尾段,更要警惕供给扩张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尤其对于“扩产周期较短”的子行业或涨价后“引资较为容易”的产品。
在下行周期,需密切关注行业的供求状况变化及企业的库存转移情况,产能不足所带来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将会再次引发行业触底反弹。
供给侧改革+环保高压带来新一轮化工行情。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趋严等一系列政策导向影响下,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上扬,行业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认为,在去产能、环保限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化工品价格将持续复苏,在此阶段,关注供给收缩较显著且库存较低的化纤(粘胶)、橡胶(炭黑)、维生素、农药、染料、聚氨酯等子行业。同时,随着PPI企稳回升,下游需求的向好将再次带动周期上行,建议关注供需格局良好的涤纶等化纤相关子行业。
周期崛起,关注具备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经历多年行业洗牌,产能扩张放缓,盈利大幅分化,目前传统周期品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我们认为,在新阶段的周期上行期,具备全球成本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在扩张产能时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压制影响相对较小,产能释放弹性大于行业平均水平,可充分享受行业复苏带来的盈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