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管理眼镜行业的暴利?

牟彩慧牟彩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暴利根源在“配镜度数是医院说了算”。尽管验配眼镜机构早已放开限制,大量眼镜配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其配镜度数标准主要还是依靠医疗机构眼科或视光部门给予。

医疗机构眼科拥有先进的各种检查仪器以及具备眼视光专业的眼科医生、技师,其专业水准远高于配镜机构的技术人员。眼科医院出具的验光单成为眼镜店配镜的重要依据,配镜机构没有胆量质疑验光室内出具的建议配镜度数。这就无形中形成了配镜度数的源头在医院眼科手中。

正是源于这种模式,导致有些眼睛实际度数并没有达到高度数的青少年,在眼科医生的“帮助”下,达到隐形眼镜(-4.00度)配戴的标准,以此推动隐形眼镜、护理液等高额的后续利润。有的医院甚至将这种手段作为一种医院收益的重要途径,与医生业绩考核直接挂钩。

暴利根源在“配镜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职业道德不高”。配镜是个技术活,国家早在《眼镜配戴 Lens Dispensing》标准中就已明确规定从事验配眼镜的人员必须持有技术上岗证。而验配师必须同时掌握机械以及光学基础知识。眼视光专业人员掌握这两种技能,才能真正完成合格配镜的服务。

但实际中,配镜机构存在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人员培训缺乏、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据调查,一家年配镜量达1万架,面积700平方米的大型配镜中心,其技术人员仅有15名,仅有2名验光师持有技术上岗证。没有职业上岗证的人员,主要承担配镜加工、维修、定配或弱视治疗工作。

暴利根源在“眼镜行业本身不透明的经营性质”。近视眼镜的主要盈利大都隐性于技术操作过程中,从业人员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身份,以治疗眼病等名义,诱使消费者配戴高价眼镜。

特别是某些近视治疗仪、缓解疲劳镜片等在目前眼科界有争议的产品,从业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专业身份,引导不了解真相的消费者进行配戴。消费者往往对近视治疗仪、缓解疲劳镜片效果“一知半解”,当花了高价出现“不过尔尔”的效果时,由于已经完成交易,也只好“自认倒霉”。

对“近视眼治疗仪”等仪器,眼科界存在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尚没有可以“治疗”近视的仪器。近视形成主要与遗传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治疗近视的根本方法是控制近视度数加深。主要方法包括限制过多的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及配戴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