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属于高危行业吗?
泡沫企业这个叫法的出现,源于一些创业企业被爆“泡沫”新闻。对于泡沫企业的定义,理解各有不同。
“泡沫企业”这个概念存在有失偏颇的一面。从企业成长阶段来看,这些所谓的“泡沫企业”都还处于发展的初创期,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产品的市场验证,完成模式探索,在没有实现规模盈利的情况下,需要不断进行资金投入以支撑核心业务场景的运作,因此会出现阶段性亏损。比如,共享单车前期的“烧钱”大战,餐饮业的补贴大战等。事实上,只要有1-2家企业实现了突破,将公司发展带入正轨,这种模式就得到了成功验证。后续的新进入者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直接进行小规模复制和调整优化。因此,从长期角度而言,这些初创企业实际上是“试错”和“验证”的主力军,是推动市场变革和增长的重要新生力量,为市场创造价值,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般情况下,上述企业并不属于所谓的“泡沫企业”。
此外,一些所谓“泡沫企业”的商业模式属于市场发展初期,具有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在其核心场景和业务上具有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这类企业也很难被打上“泡沫”标签。
而那些没有独特竞争力,靠烧钱换取短期发展,或者纯粹为了资本运作而存在的企业,才可能是“泡沫企业”。对于这类企业,市场和资本在发现其商业模式存疑且没有长期发展性特征之后,会进行自我调节和纠偏,在下一轮投资中很难拿到融资,因此会率先被“挤泡沫”。
因此,“泡沫”只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市场自我调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很难对“泡沫企业”进行精准判断和定义,需要市场各方参与主体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识别,待“大浪淘沙”之后,再做出客观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