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国外交战略?
谢邀! 首先,美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明确的国家战略指导框架。所以“理解”美国外交战略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因为连“美国外交战略”本身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人们经常说的美国外交战略,其实本质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和优先顺序。
2013年,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情报主任(National Intelligence Director)詹姆斯·克拉珀 (James Clapper) 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把影响未来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诸多因素归纳为十大类,并分别给出每个因素的评分。这十类因素分别是:中国崛起、全球气候变化、信息时代的威胁、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动荡、东南亚不稳定、跨国犯罪、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
在外交政策领域,这十项因素分别对应着十个问题: (1)中国的军备竞赛; (2)气候变化; (3)互联网威胁;
(4)朝鲜核问题; (5)伊朗核问题; (6)中东地区失控; (7)东南亚不安定; (8)贩毒;
(9)WMD扩散; (10)恐怖主义。 这十个问题就是美国总统和国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外交政策问题。 同时,这份报告还列举了十个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地区和形势: 西太平洋地区(包括南海、东海和朝鲜半岛) 欧盟 中亚地区(主要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带) 俄罗斯 伊朗 高危毒品产区(中南美洲,尤其是哥伦比亚) 也门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危机 萨赫勒地区的反恐 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混乱局面 北美非法移民问题 墨西哥国内暴力事件 以上十个地区和形势之所以被视作"对美安全至关重要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和美国的安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当然,每一个区域又都有着许多相互交织的危险和问题。例如,西北非洲的恐怖组织和贩毒组织往往互相勾结,给该地区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再如,亚洲的难民潮和伊斯兰国的威胁都可以归于同一个根源——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但无论如何,这些因素的出现有着共同的根本原因——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命。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以往彼此分隔的区域和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联结,任何一个地区发生的危险都可能迅速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与此同时,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沟通和协调成为可能,但也为各种谣言及错误信息的散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增加了管控的难度。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向两个重要方向倾斜:
一是加强在关键领域的本土建设以巩固美国的安全与繁荣。
二是加强同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分享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