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适合价值投资吗?
“蓝筹”一词并没有明确指向某一类股票。国外比较流行的指数编制方法中,有一类叫做“价值加权”,它强调的是对包含多个行业的股票指数(比如标普500、恒生指数)进行加权时,要考虑到每个行业的市值大小因素,这样规模大的行业在指数中的权重就比较大;而规模小,流动性差的行业其权重就会相对较小。 这种权重分配的方法其实就暗含了对于“蓝筹”的定义为大型上市公司之意——因为市值大的公司一般都属于流通盘比较大的品种,这些品种的股价变动会更容易被成交量所确认,而市值小的不容易受到主流资金的青睐,其股价的变动很多时候会被忽视或放大。 所以如果采用价值加权的编制方法,那么毫无疑问,市值大的公司必然会得到一个相对大的指数权重,而这些公司的股票就是所谓的“蓝筹”。 国内比较通用的指数编制方法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法,这种方法不考虑行业因素,而是统一对待每一个成分股。同样因为市值这个指标反映的是资金关注度,所以市值大的公司自然会在指数中占有更高的权重,这些股票自然也就可以说是“蓝筹”了。
不过目前国内证券市场还存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炒小”群体,他们的存在使得市值小的股票同样能获得高溢价,因此对于小市值个股的估值方法就不能照搬国外的定价模型来套用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蓝筹通常代表着较好的公司,但这些公司并不意味着估值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当然也不会像茅台那样贵到毫无性价比。由于我国A股的羊群效应比较明显,所以经常会出现大盘涨,大部分个股也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往往会忽略那些没有跟随上涨的蓝筹,它们其中的不少可能还处于合理估值的范围之内甚至偏底部区间。这就是蓝筹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