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化宽松投资?
“量化宽松”是个宏观经济学的名词,意思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购买国债、政府债券等扩大货币供给量来刺激经济发展。 这里的“量化”就是定量供应的意思;而“宽松”在这里是松紧度大,流动性高的意思。因此可以把量化宽松理解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从紧到松的一个过程。它和中国人民银行所实施的“降准”、“降息”有区别吗?
“降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放松银根,社会上流动的货币量增加,对于投资和消费都有刺激作用。这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政策工具。 “降息”则是央行降低利息,也就是社会融资的成本降低,同样有利于扩大货币供应量。 但是这两种举措都不能够像量化宽松一样直接、有效的扩张货币总量(M0)。这是因为降准降息后流动性的增量只是通过信贷渠道或外汇占款等中间环节最终实现。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如今商业银行的自主权已经很大了,央行很难直接指挥他们多放贷或者少吸收外币。 而量化宽松则是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相当于开闸放水,资金直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因而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扩充货币总量的手段。
除了量化宽松之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量管制,这就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的情况。那个时候利率还是国家指导价,并非市场利率,因此会出现实际利率为负值的情况。为了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央行采用数量型工具,比如贷款规模控制、信贷额度分配等等方式,直接鼓励商业银行放贷,扩大货币供给。但是由于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透支未来收入的基础上的,因此并不是真正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