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理性投资?
“非理性”,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指缺乏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产生的情绪或行为偏差,导致决策失误,出现非理性投资的行为。而这种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则是由于人类存在三种基本的心理倾向:
1. 高估自己能力倾向:认为自己比实际更聪明且能力强,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 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顺利进展或是成功,所以提前拒绝任何有可能成功的计划;
3. 过度自信的偏见:对已知事物的错误评价过高,而对未知的事物又低估其可能性,也会造成非理性的投资和决策。
除这三种基本心理倾向外,非理性还受到个人经历、社会因素等诸多影响。 而作为金融投资者,我们通常所熟知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主要有:
1. 锚定效应:因为过去价格水平的影响而误判当前价格的水平,或者因前期市场波动而高估/低估未来的风险;
2. 羊群效应:盲从市场主流观点,在买入时跟风抢购,在卖出时亦步亦趋地抛售;
3. 心理账户:没有把资金合理分配于各投资项目间,而是将不同用途的资金置于同一个账户中,人为地创造损失与收益;
4. 情绪化交易:因焦虑、兴奋、愤怒等情绪而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定,或者在获利后欣喜若狂地加注追加,在亏损时气急败坏地斩仓止损。 还有根据可利用的信息做出不合理评估的新信息偏误(New Information Bias)以及基于过往经验进行预测时的后验偏误(Posterior Bias)等等。
无论哪一种非理性投资行为,都势必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而要遏制这类损失的发生,首先需要投资者具备前瞻性思维,预见可能导致非理性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倾向,同时辅以合理的干预措施。
例如,在制订投资策略时,可以加入对冲的思想,为可能的非理性提供保险,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已发生的风险暴露,要及时做好止损工作,避免非理性持续蔓延带来更大的损益;而面对可能诱发非理性的新信息,要理性客观看待,不要盲目追涨杀跌,保持决策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