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
我13年刚毕业,来到中关村的神州数码工作(现在已经撤出中国了)。 刚来的时候,对IT行业很憧憬,尤其是华为,当时作为民族骄傲的代表,在员工待遇上确实不错; 后来进入银行,感觉传统行业真是..没意思啊! 但是让我震惊的是,同样是在中关村,2014年的时候,神州数码楼下的餐饮街上,到处都是吃串串,烤翅,各种小吃的。晚上9点下班,路上依然车来车往。
中关村的电脑城,那时候已经严重衰落,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从业者。 在IT业,似乎看不到尽头一般。 所以当时我有一个观点,叫“先北京,再广东,最后回东北”,意思是先进京看看能否立足发展,如果不能,再去珠三角试试,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回东北老家。
我当时在北京生活得相当痛苦,房价高,工资低,上下班交通还糟心。但毕竟是首都,很多新兴企业都在这里诞生,所以就业机会比老家多。虽然压力更大,但从长远来看,我还是坚持留京的原则。 后来机缘巧合,我从银行业跳出来,进入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做小额贷款业务。因为公司主要客户是中小型企业,所以我需要频繁出差,到处拜会老板谈合作。
那几年,我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我发现一个现象,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不管是北京上海深圳,还是杭州成都武汉,甚至沈阳大连这种东北地区城市,只要有钱赚,不管政策怎么限制,总会有人去做。 但一旦到了东北的县城和小乡镇,别说做生意了,连正常生活都成问题。我在哈尔滨做过生意,长春发过传单,抚顺摆过地摊,这些经历都让我意识到,投资不过山海关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