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lp在哪里查?
首先,作为个人投资者想直接查询所投基金的LP情况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了部分数据,其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但作为基金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合法途径获取到部分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一定推理和计算。 本答案只涉及一般性原则,不讨论具体案例或特定情形,请勿对号入座。
1、先讲公募基金 国内公募基金主要参照《证券投资基金法》(主席令第二十三号)进行管理,目前处于第三版的修订过程中,同时我国也颁布实施了相关的配套规定如《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4号)等。 根据上述法律及办法的规定: ①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为了实现投资目标由管理人或者委托人管理,并按照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的资产组合。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属于私募,关键要看基金是否具有私募特征。
②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其中,契约型基金是依托于基金合同的资产管理产品,是现行制度下最主要的基金形式,我们日常所说的“基金”多数情况下也是指的契约型基金;而公司型基金则是在境外以公司形式设立的基金,我国目前未允许境内居民和外商直接投资设立公司型基金。
③任何基金在成立时都必须明确表明其名称中含有“基金”字样,并载明“私募”性质,否则不得募集。例如,某只基金的名字为“某某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那么很明显该基金属于公募基金。又例如,若是一只名字为“某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者“某某私募基金”的中英文混合体,那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只能算是私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无论是契约型基金还是公司型基金,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向基金业协会申请备案,并在完成备案后以公开信息披露等方式向公众展示。从本质上来讲,这些经过备案的基金都具有了私募的特征,可以认定为私募。但是,如果未经备案,或者即使经过了备案但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投资人判断出该基金是否符合私募条件的,就不能认定其为私募。 对于没有备案、并且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下,要准确判断其是否为私募就有些难了。不过,鉴于私募的投资逻辑在于对投资决策的自主权充分释放,因此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判断一只基金的私募属性,比如基金合同中是否约定了管理人享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是否有明确的投资限制条款等等。
2、再讲私募股权基金 国内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框架是以发改委为主导,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4号)为核心,包括配套规定的制定以及行业自律规范等的实施。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5家全国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行业组织,分别是中国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转系统)、上海金融创新试验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新集团。 按照上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①私募投资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向中基协会员单位办理备案手续的非公开募集资金的资金信托计划、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基金。
②各类基金采取公司、合伙企业等组织形式。其中,股权投资基金也可采取有限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
③各种类型的基金会、捐赠基金、慈善基金等,不论其募集资金数量大小,只要是采用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均属于本定义范围。
④各类基金的命名应当遵循以下规则:城市名称或地名+基金公司字号+基金类型+规模,城市名称或地名与地名管理部门公布的名称一致。
如果一只基金的名称含有“XX产业投资基金”、“XX创业投资基金”、“XX并购投资基金”等字样,且符合其他有关条件,则可以认定为私募股权基金。如果是含“X对冲基金”、“X宏观策略基金”、“X基金组合”等字样的基金,由于其不符合私募基金的定义,不能认定为私募股权基金。 但是,如果该基金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协议约定变更投资模式,或者通过基金清算退出等方式实现退出,使得基金进入股权市场,也可以转变为私募股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