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能跑赢通胀吗?
1、基金不是万能的,也没有所谓的保本承诺。 2018年5月3日起,财政部发布公告,自今年起对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发行阶段免征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这意味着买基金不再缴纳任何税费! 这意味着基金交易环节的成本降低,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费率降低,但是并不能说明基金就一定会赢利或者一定比银行存款收益高。因为影响基金收益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其次,要看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最后,要看市场的波动率等许多因素。而这些都不是由税收政策能解决的。所以,虽然基金免税了,但也不能保证它会一定赢利。
比如同样是从2016年底开始,到2018年初这一段时间。假如有人买了一只股票型的基金,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它的收益率竟然还不如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股市几乎是一路向下,很多股票甚至都跌出了股灾的感觉,而银行的存款利率却是不断上升的,如果投资不当的话,不仅有可能亏损,而且亏得可能还不少。这当然不能怪税制,只能怪自己。 当然,有人会问,我买债券基金行不行呢? 买债券基金避税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绝大多数债券基金都不征收任何税费。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纯债基金来说,它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在当前利率水平下,这种收入来源估计很难战胜通货膨胀。
2、用基金来长期理财是可行的,但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用基金来长期理财,这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如果用基金来避税,那就不太合适了。原因也很简单,当前中国税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你在任何环节偷税漏税,税务部门都会知晓,并且会在以后适当的时候让你补交税款和罚金。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 先买车,再买房,最后买债券。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汽车购置税直接交了,逃不掉;而房子尽管有税费,但是没有交易环节的税费,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如果钱够多,甚至可以全款买来然后再去抵押贷款,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税,而且还能从银行取得利息,所谓“无本万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上述方法还是无法完全避开税务部门眼睛的话,那就买债券吧。债券虽然交易频繁,但是征税相对而言比较混乱,而且征管力度相对较弱。 所以,与其绞尽脑汁地想去避税,倒不如坦然地依法纳税,然后选取合适的金融产品合理配置资产,让钱生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