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还要负债表吗?
当然要。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它表明了企业目前拥有的一切资产、承担的各种义务和同期投资者投入的资金量等。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负债表的编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某一时点”;二是“财务状况”(而非业务情况)。其中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时点、一种状态。 从理论上看,只要企业存在且经营正常,不论是否产生利润(或亏损),都应当具有某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从这个角度看,会计核算应当充分披露这一时刻的点状信息。 但是,如果企业没有产生利润(或亏损),自然不存在缴纳税款的问题,所以也就不涉及债务问题,此时资产负债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负债表,其实指的是资产负债表的“静态”部分也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平衡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损益表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因此它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表中的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恒等式,各个项目的变动总额应该相等,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有关损益表的等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年末数与年初数的差额时需要考虑时间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下有个备抵科目“累计折旧”,该科目的数值反映了该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而折旧属于费用性的支出,它在损益表的借方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减少了。但是,这些资产的原有价值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暂时归集到了“累计折旧”科目中,一旦提足折旧,该科目余额就会自动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科目中去。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金额的增减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资本(或资本净值)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