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缺什么企业?

褚晨傲褚晨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几个我关注的点吧,都是围绕着“为什么东北没有产出世界500强的公司”这一话题来写的。 第一个是人口。很多人都在讨论人口问题,但我看到的人口数据并不多,所以我用自己的方法算了一下——以每个员工占10个人的比例计算(这个数值是我凭感觉说的,并不准确),那么2119万的东北地区户籍人口的劳动力基数大概是211.9万人。而2017年,全国有634个上市公司,按照每家上市公司平均5000名员工来计算,也就是317亿人的劳动力规模。如果以国内排名靠前的互联网企业作为样本,取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五家公司的员工数量计算,则刚好是317亿的三分之一。 如果我们假设东北的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当于1000家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数量,那么这个数值就是1000亿;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假设,这800多家企业相当于美国所有非财政拨款性质企业的1/3,即大约2700亿美元的企业规模(2016年美国非财政拨款企业GDP为86924亿美元),就能勉强进入世界五百强了(2700亿美元换算成人均GDP大约是1万美元,这个数值是朝鲜的人均水平,但我们不可能希望一个地区的工业水平能赶上发达国家)。 所以从人口角度看,东北的确很难产生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这也是导致近三十年东北人口持续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南方地区崛起的过程中,大量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本来就较低,而在东北地区机会成本虽然相对较高但也仍然很低,所以人才自然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

第二个是资本。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沈阳机床集团的文章,那个文章里提到过辽宁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甚至接近于资不抵债的地步。当然并不是只有辽宁省的企业是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司都是这种状态——因为基建是政府行为,所以银行愿意贷款,而企业拿到钱以后用来购买基础设施,比如建一条路,买一个码头之类的,然后政府再收回来使用。这样的模式看起来确实像是经营得很不错,但本质上还是政府通过银行举债然后再花出去的过程。而一旦这种模式无法继续延续下去(比如说债务利率上升,或者政府没钱了),企业就一下子陷入困境。 我不是会计师,也不懂财务知识,但从我的感觉上来说,辽宁省不少企业负债率高企的情况应该属于“假生意真政府的性质”——把本应计入政府预算支出的项目通过各种办法加到企业头上。这种情况下,企业实际上是不具备竞争力的。

夏本科夏本科优质答主

近年来,越来越多东北人去外地打工,甚至长期在外地定居。东北人才外流已经出现了空心化苗头。这是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人才的持续外流,又反过来牵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避免人才危机,东北地区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符合本地人才和技能水平的产业,以留人聚才,并在户籍、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外来人才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

而想要改善以上问题,离不开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毕竟大型企业具有高产值高收益的特性,能有效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目前看,东北最缺的是能带动上下游发展的大型企业,只有大型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形成产业链,才能有效解决东北地区就业难的问题,在大型企业的带动和推动下,中小型企业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