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业问责制?
我个人认为,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明确职责权限--“管”什么;
2、制定业务流程——怎么管;
3、做好过程监控——随时管;
4、强化责任追究——有人负责到底
一、明确职责权限(管什么) 职责权限不清晰是造成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部门到底该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好,有什么标准,这些如果不明确的话,这个部门的职能就等于没发挥,其工作结果也就没有人负责。所以,要想让部属认真干活,领导必须先明确告诉下属,你是做什么的,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否则,下属就会随意发挥,干得不好还要找各种借口。 公司应通过制度的手段,明确各级部门及其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尽可能细化,使其具体且可量化,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二、制定业务流程(怎么管) 职责明确了之后,接下来就要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了,也就是要确定每个职责究竟该如何实施。如果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员工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展工作,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得不到发挥。 为了便于执行,内部控制操作流程不宜过于繁杂,尽量简单、明了、易操作。
三、做好过程监控(随时管) 没有监督的控制是不存在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防范风险,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确保每项工作按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同步考虑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做到制度和执行相结合,避免内控措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才能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的有力武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并加以纠正,也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健全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强化责任追究(有人负责到底) “追究”是内部控制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难执行的一步。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很难见到成效,其原因就在于未将责任追究落实到人。没有责权利的对应,内部控制就成了句空话。 有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在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对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个人,一定要追究相应的责任,该处罚的处罚,该追责的追责,绝不允许放任自流或袒护违纪者。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得到落实,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