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简称“还债能力”或“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否按时足额清偿其全部债务的能力。 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内部因素有:经营资产、长期资本和短期债务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及政策限制等(具体详见本文第二节)。 本节重点分析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内部因素。
一、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占用债权人资金的比重。用于评价企业对债权人资金的安全性。国际上通常认为合理资产负债率的范围为20%-60%。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表示每100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保障。这一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合理的流动比率范围在2.5左右。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通货膨胀率) 由于存在存货,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得到的金额并不总是可以立即变为现金的资产,因此需要除以(1+通胀率)来调整,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贷长投情况,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可靠、最科学的指标之一。合理的速动比率的范围在1左右。
4、现金比率=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00% 与速动比率一样,也是测量企业短期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且相对更为保守。
二、改善企业偿债能力的具体措施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当企业负债程度较低时,其实际控制权并不会完全属于股东,股东所拥有的权利并不是最大化的。同时,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也可以让企业减少融资的成本,降低投资的风险,获得更多的机会。所以,从长远来看,要想提升企业价值,必须最大化股东的权益。那么,该如何做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安排筹资渠道和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成本的差别、风险的程度以及法律的规定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筹资渠道和方式。例如,对于银行借款而言,大型集团可以在多家银行同时贷款以分散风险,而中小型企业因为资信情况往往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可,就很难实现多元化的融资了。又如发行债券,相较于上市公司来说非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难度就会增大,成本也会更高。
2、做好资金的统筹管理,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投放分散等问题,这会导致企业出现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在企业确定了合适的筹资方式和渠道后,还需要对企业所筹得的资金进行科学的安排,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