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信评级有哪些?
现在国内的信用评级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机构都可以做信用评级,而且大多属于“民间组织”,所以没有政府背书,公信力自然不如三大国内主流评级公司(中诚信、大公、东方),但是有很多客户还是对这些民间组织的评级报告很青睐。 那么这些没有政府背景的评级公司是怎么做的呢?我通过一个例子说说(由于涉及客户隐私,案例有所改动)。 比如A公司想要申请贷款,银行要求提供第三方信用评级证明,于是A公司找到B机构做信用评级,然后B机构到市场上寻找与A公司相关联的公司,比如说有资金往来的C公司和D公司,然后对这三个公司做一些访谈和对账,最后得出一个评价结果报送银行。 其实,这样的操作是有很大问题的!
一、缺乏独立判断。一家公司有没有问题,其实作为直接接触债务的债权人是最有发言权的,银行虽然也接触客户,但是银行更倾向于宏观上判断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地区的情况;而第三方评级机构恰恰缺的就是这一方面,他们更多的时候依靠的是债权人的表面看法,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二、信息来源局限。一家企业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最清楚的人一定是直接接触过这个企业的人,那些只了解一点皮毛的人甚至都没有资格给该企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而第三方评级机构往往因为资源限制,有可能仅仅通过对几个高层的访谈就得出结论,这些信息有可能是被高度美化或扭曲的。
三、评价方法单一。评级机构一般都会有一套自己认定的评级方法,并且坚持按照这种方法给每个客户打分,除非客户特殊要求,不然他们不会改变方法去迎合客户的喜好。有时候,同一类别的客户,会因为评级机构采用的方法不同,导致得出的分值相差很大,让一些人觉得自己的企业评分很低,而在其他地方的授信却很高,这里面很有可能存在错误判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