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反应企业什么状况?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待股票的波动,可以把市场中参与者的决策简单化为三种类型:
1、预测股价未来上升的人;2、预测股价将下跌的人;3、既不知道预测下降,也不知道预测上升的人(也就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的人)。 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这些人的决策简单分为看多、看空和对冲两个组合。其中,看多又可分为强烈看多与温和看多两种,相应地,看空也可以分为强烈看空与温和看空。 我们发现,任何一只股票的行情都可以简单地通过上面四组情况的叠加来得到解释。比如对于A股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股来说,当它们上涨的时候,一定是由之前大量做空的投资者转而做多或者是原来大量做多的投资者继续加仓造成的。而下跌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先是有很多投资者做多,之后他们改变了主意开始做空;或是原本做空的人改变主意开始做多。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四个问题:
1、哪些人在做多?2、哪些人在做空?3、谁在做对冲?4、谁在观望?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统计方法来实现,即观察某段时期内买入和卖出量最大的一笔交易,然后计算其对应的投资者数量占所有该期交易数量的百分比,就可以得到上述四种情况的数量。 假定我们跟踪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收盘价,并假设每笔交易的买卖数量是对应的交易者在此期间内做的唯一一笔交易,则问题的答案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只要把上面两个问题中的百分比换算成金额,我们就可以得到任何时刻应该持有的资产数量(或仓位)。
接下来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第四个问题,即在什么时候进行观望。这实际上是一个决策的时间框架问题。因为如果采用相同的时间跨度,则必然会出现前面三个问题已经解决但第四问题没有答案的情况。此时就应该为每个问题设定一个可接受的时间窗口,并在实际应用中尽可能使各个时间窗口的大小接近。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我们对每个问题设定了默认值,即在特定情况下对这些问的回答是“不成立”。例如对于一个长期被低估的股票而言,通常情况下没有人会追涨杀跌。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不会给出具体金额的,直到我们发现了足够多的证据来支持这种可能性。同样,对于一些处于被高估区域但依然有投资者追捧的股票,其市值/净利润率(市盈率)往往很高,这个时候说它被高估显然是无用的,只有在它下跌了并且跌幅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个股时,我们才能确定地说它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