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坚企业?
中坚企业,是指处于国际市场中间、在国内市场上也居于中间位置的工商企业。 中坚企业的界定依据有两个:一是基于国际市场的地位,二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地位。 首先,从国际市场看,一般把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如果某国有相当比例的产品能销往国外,且该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较大,则说明该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反之,则说明该企业(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其次,从国内市场来看,通常用市场份额表示企业的国内竞争力,一般用销量(销售量或销售金额)占同类产品总销量的比重来表示。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销量居同类产品之首,则说明该企业(品牌)具有很强的国内竞争力;而如果企业的销量低于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则表明其国内竞争力弱。当然,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由于经营策略等方面的不同,其市场份额的确定可能有所不同。
综上两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些企业:它们进口少,主要靠生产销售产品获取利润,这些产品一般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并且是消费者青睐的对象,虽然它们并不一定销售额最高,但一定出口值最大(对于工业部门而言);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处于国际市场竞争中间位置的企业,它们的产品销售率(营业收入除以出口额)一般较高,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除以股东权益总额)相对较低,属于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都较好的企业。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的中坚型企业,又称“百千万企业”,是由全国工商联提出的一项抓大放小,扶弱帮贫,以中型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百千万”企业工程,重点做好“百家企业升级、千家企业上台阶、一万家创中坚”等工作。
所谓“中坚型企业”,简而言之就是有一定规模、成长性较好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利兼顾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具备相当实力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型企业和部分规范诚信经营的小型企业,是工商联工作的重点联系企业。各级工商联通过开展“三推”、“三创”等一系列活动来培育中坚型企业。
培育思路:各级工商联应当努力推动中坚型企业“规范”和“升级”,培育骨干和集团,打造品牌和拳头产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在产品结构、人才结构、市场结构和管理结构上逐步做大做强。
具体要求与目标:以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企业经济规模统计资料和工商联掌握的企业实际状况为基础,主要从“经济指标”、“企业规范”、“贡献程度”、“社会声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并形成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套体系。一般要求,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占总数的5%左右,中小型企业的20%左右,小企业的l0%左右。
具体指标要求:
1、经济指标(定量)。总资产:工业企业为3000万元人民币,其他行业为2000万元;年销售收入:工业企业为5000万元,其他行业为4000万元;企业员工:工业企业为300人,其他服务性企业为200人。
2、企业规范(定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近三年未出现企业违规违法等现象。重合同守信誉,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较好。
3、贡献程度(定量)。依法诚信纳税,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劳动保险和公积金。近三年,纳税额和缴纳社会劳动保险金、公积金年平均增长率达到本地区非公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注重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4、社会声誉(定性)。企业品牌有较高知名度。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政治素质好、信誉度高,近三年来,被工商部门年检为A级,被有关部门评为依法经营、诚信纳税、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示范、无串通投标行为、重合同守信用、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信得过、无犯罪记录、维护稳定先进等先进企业称号或企业法人、经营者获得党、政、群授予的荣誉称号。企业所属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会员,有较高声誉,积极参加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商会组织的认同度、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