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下跌对中国影响吗?
美元指数(USDX),全称是US Dollar Index,简称为DXY或USD,是一个综合指标,用来测量美元对六个主要货币(欧元、英镑、日元、瑞郎、加元与澳元)的汇率变化情况。 通常人们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它国家货币的汇率是由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比如美国常年保持逆差,所以美元要贬值;反之欧洲经常项下顺差,则欧元升值。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1973年建立以来,美元指数一共经历了20多次暴涨暴贬。其中以四次金融危机最为剧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元作为美帝霸权的象征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石,一路飙升至1965年的140。然而好景不长,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及“水门事件”等,严重侵蚀了美国的国际信誉,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通胀不断升高,美联储被迫加息。美元在1980年初达到顶点后迅速下滑,到10月份一度跌去60%。
1985年底,美元指数跌至历史最低的70多,随后开始反弹。 这一次暴跌的直接原因仍然是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和国际信贷危机的爆发。中东局势、墨西哥比斯坎湾石油泄露、欧佩克增产石油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这次危机。
1995年,亚洲金融风暴又掀起了一次对美元的狂潮。 此次事件起源于海外投资者对日元的追捧。日本房地产和股市在九十年代初同时崩盘,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不得不连续降息,将利率降至零点一,并且大幅增持国债。外资大量涌入日本抢购资产,日元迅速升值并创下当时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从最高点快速跌落!
进入21世纪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成为了影响美元指数上升/下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将目标利率一直维持在了1%的低水平。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进一步降息至0.25%。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充沛的资金,流入世界各地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大量热钱追逐有限的资产,推动各类资产价格上升。 在此背景下,任何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行为体发布的消息都会被解读为利好,美元由此走上强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