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停牌多久?
电建此次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目前看来是势在必行。 早在2016年,电建集团就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从当前来看,虽然整个建筑行业处于低迷的状态,但政策面上对建筑央企整体上市的预期仍在。无论从历史包袱的解决、还是维持市场信心方面考虑,此次重组对电建集团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作为全球最大承包商和国际领先的投资企业,电建拥有遍布国内外的工程项目和投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但从资本市场来看,投资者更多地关注其盈利能力差、现金流不稳定等问题。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顽疾”,即使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扩张,也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如何解决这些“顽疾”成为电建实施并购的重中之重。
一、优化财务结构,夯实盈利基础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电建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下降至89%,较上半年减少3个百分点;有息负债总额为574亿元,比年初下降近200亿元,债务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与同行相比,电建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
同时,电建的三季度经营现金流为-133.8亿元,同比减少167.4亿元,主要是因为支付工程款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9%,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这主要也是由于工程进度慢、结算款未收回等因素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要想实现财务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须加强现金流管理,防范风险。 二、整合优质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 从电建目前业务构成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其主营业务,占营收比重达7成以上。此外还有一定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务。
对于水电基础建设这一主营业务,通过并购可以大幅提升行业地位以及竞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水电投资规模较小,对业绩的贡献力度有限。
另一方面,电建在房地产领域的收入占比超过六成,而且主要集中在国外市场。为了规避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未来电建的房地产板块很可能会主要集中于境内开发,在保持境外业务规模的同时,着力调整业务结构,向价值链上游延伸,提升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