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没有债?
说一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事,我国的国债券利率是负值(2014年之前一直是-0.7%) ,也就是说你购买国债国家不但不给你利息反而还要付给利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就是要用来支付国债的利息的)。而且这个利率还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比这个数值要低很多,因为其中包含通货膨胀率,我国近几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都在3%以上,所以实际利率都是负值,这也是我国央行一直在降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要促进投资和消费)。
为什么我国要进行这种赤字融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方面的比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如国企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等。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我们要花本来就不存在的钱(从长远来看我们每花一笔钱都要增加税收或者印发货币,而这部分钱原本并不存在)并且还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付给投资者的利息)来获得这些资金,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负债率实际上要比GDP要高许多?!(因为GDP其实是生产的,而负债是要用本金加利息支付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净负债/GDP 的比率已经达到56% (2019年统计),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这一比率更是高达327 %(2019年统计),远超国际社会公认的警戒线水平(一般认为该比率在300%以下为宜)。
另外有人可能会问,不是有政府信用做背书吗?怎么还会欠钱?其实这就像企业借钱一样,虽然企业有“借”这个行为,但并不代表企业就一定会“还”,如果企业经营得好,利润高,那么企业就有能力还款(还本付息),反之则无力偿债(只还本息)甚至资不抵债(连本带利都不够,还要倒贴钱)。同样道理,尽管政府有信用背书的“借”的行为,但也仅仅是表明政府是有义务偿还债务的,但这个“债”最终是否真的能够偿还(特别是连本带利)还是要取决于政府的实际收入(税收和土地出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