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税用来做什么?
不请自来,简单说下,现在中国的税是分很多种的,比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等。
每个企业都要交,但是具体交多少和咋交要根据你的经营内容和你在税务系统里登记的内容来定。 比如你开了一个店,卖衣服的,那你就要去工商局注册一个营业执照,然后办个税务登记证,国税和地税都要去登记,那么他们每年要对你交的税是这样计算的(这里只举例说明,不是真的纳税额)。
增值税=(年销售额-成本)*3%;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额*10%; 印花税=年销售额*0.3%。 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们的税制是一个复合税制,就是流转税与所得税相结合,目前我国的流转税属于消费行为,只要发生就必须缴纳,而所得税是你的利润交了25%后的余额,只有利润了才会叫所得税。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交多少万的企业所得税,那是以前的政策了,现在的政策是企业只要盈利,哪怕只有1块钱,也要缴25%的所得税。
如果你亏损了,那不用交税,当然,亏损到一定限额还要提交税务局备案,超过部分可以往以后补亏。 目前中国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每年的税收都是几百个亿,至于这些税款怎么花,这个是机密,不过你可以看看这几年国家的投资动向和民生方面,大致是可以看出来一些。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所取得的财政收入要专项用于社会公共需要,主要是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提供物质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需要的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承担的职能也会越来越多,税收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与满足个人消费品生产需要不同,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和共同性,只有国家集中征税,使一部分社会财富转为公共所有的财政收入,由政府统一安排,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才能解决;二是非排他性,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享用,不存在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关系,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也不需要区分不同对象;三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范围内,公共需要的满足,可以同时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需要。
总之,国家从社会成员手中集中财政收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正是对个人消费品生产和社会成员直接消费的必要补充。 一方面,在满足公共需要的前提下,社会成员才能安心地从事各种不同的个人消费品生产和生活,实现各自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由于共同消费着各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享受着政府提供的良好环境和公共秩序,就能获得比提供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之前更多的好处,得到更大的满足。 税收与满足公共需要密不可分,对满足和改善个人消费及改善自身状况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