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还有希望吗?
我1978年生于唐钢(现在的河北首钢),那时候还叫唐山钢铁公司,从小在工厂的“一铁四轧”里长大。我的童年、少年就是在那种到处是工业锈病、到处都是噪音和灰尘的环境下度过的,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那个地方,才感觉到了自由的空气是多么清新。但是即使如此,我童年时所接受的价值观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觉得钢铁就是光荣的,钢铁业就是值得为之奋斗的职业。所以我毕业后毅然回到了曾经生我养我的地方——首钢。
我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首钢公司(原称首钢总公司)工作,当时正赶上宝钢建设最激烈的时候,我们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都被派往了宝钢现场参加建设。当时的理念就是向宝钢学习先进的炼钢技术,把首钢建成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所以那时候虽然条件很苦,但是在精神上却非常自豪。
但是我渐渐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和我不一样,他们或是因为家里有人在外企上班收入更高,或是因为看透了国企体制的僵化效率低而选择了离开,而我则是因为热爱这个职业而留下来的。留在首钢的我开始了不断的折腾,我换过了许多的岗位,从基层的操作工到车间主管,再到技术管理部门,一直到集团公司的研发部门,我几乎把能干的岗位都干了一遍。
我也不断地接受新的培训,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甚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英语和日语,为了就是能和外国的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我知道只有掌握核心的技术能力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否则就只能像父辈一样靠拼体力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了。于是我就拼命地学啊,干啊!有时候都觉得累得慌。可是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我身边那些因为家境好或者适应不了钢厂环境而选择离开的年轻人反倒比我自由多了,他们可以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再为钢铁行业找借口开脱了。
我开始迷茫了,我不断地问自己,我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从事的这个行业还有希望吗?如果没希望我该怎么办?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路旁标牌上的标语写道“发展绿色钢铁产业,构筑美丽首钢集团”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我们的行业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虽然在技术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走在进步的路上。而我们每一个钢铁人都是这场长征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