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中国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回答 简言之,除了央行、外汇管理局和一些特殊行业,普通人接触不到真实的美金(U.S. currency),看到的都是美金票据和电子货币。
1. 中国有四大外汇管制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FCA),中国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其中海关和税务没有对外资或居民个人发放外汇的权限。
2. 对于非政府机构和个人来说,合法取得并使用外币必须通过外贸或者投资渠道。
也就是说,除非你是贸易公司或者投资类企业,从正常商业渠道获得美金是困难的,即使有熟人介绍也往往要面临“以物易物”,也就是用其他产品换外汇的局面。这种状况下,你手里的人民币要换成美金是很简单的——去银行办个手续就可以了,银行会把你的人民币换成美金,再找人给你寄过去(电汇transfer)。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你要用美金换人民币,除非到黑市,否则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普通老百姓来讲,通常遇到的就是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你有一笔美金,需要换回等值的人民币,这时候你可以选择让别人代购,比如你在亚马逊买了本书,卖家可能是美国人,他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他美国银行的账号,你就可以找他人代为付款,再请对方把钱转交;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汇款给对方,让对方代你购物。
第二种就是你有一笔人民币,想换成等值的美金,这时候就比较麻烦了,你需要找个理由,比如出国旅游或者留学,让银行帮你把人民币换成美金。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因,银行不会让你轻易换汇,即便换了,金额也会非常有限。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因为出国旅游而换购美金,那你的行程应该已经确定,且不能改变。
美元在中国是外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凡是国际公认的可自由兑换货币都是外汇,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法规对“外汇”进行了明确界定,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以及特别提款权,我国只承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为外汇。根据上述规定,对中国(内地)来讲,美元、欧元、日元、港币等等都是外汇,都是外币;在中国大陆地区境外(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民币不是外汇、不是外币,只是该国外汇管理法中的当地法定货币。
货币国际化就是货币“越出”国门,成为国际货币。国际货币最根本的特性是能够成为国际支付手段。根据用途和地域,支付手段可以分解为国内支付和国际支付。如果某种货币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进行国际支付,也即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其结果最终是,在货币发行国的贸易支付之外,全世界的国际支付中都可以使用这种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这是货币“越出”国门的第一步。
从历史上看,一个“越出”国门的货币,随着它在国际支付中使用程度的增加,其发行国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成为国际商品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种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来进行国际交易时,货币发行国的对外净债权债务状况也会越来越好,成为净债权国,而国际商品货币和债权货币的积累,又为下一层次的货币国际化作好了物质准备。
当货币“越出”国门成为国际支付货币(包括商品交易、劳务、转移支付等各种用途)之后,它的发行国已经可以利用它向国际经济提供本国的商品、服务以及信用,从而使得这种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进一步国际化,它的使用领域进一步扩展到资源分配和福利再分配领域。在实践中,这种货币成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这种货币的发行国成为其他各国对外债权债务的最终目标国,成为清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