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席何亮?
看了下高赞的答案,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其实吧,毛爷爷才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家!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或者不太了解一个事情叫做“一河两岸”。这是当年伟人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同时发展两岸经济提出的战略构想。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黄河水可以灌溉耕地,同时把黄土高原的表土冲刷下来堆积在下游形成新的土地。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让黄河沿岸能够拥有更好的耕地。(这里补充一下,当时正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变大,给沿河地区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1946年1月30日,在政协会议上的演讲中,他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引黄灌溉”设想。 1952年后,又先后提出了“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黄河培育成为中华民族的新母亲河”等口号。 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的治水思路已经相当明确: “上拦、下泄、侧排” 也就是从上游拦河筑坝蓄水,引入河道灌溉中下游及两侧土地;同时在河道下游开凿新河疏导洪水,并利用两岸现有河道进行侧向分流,减轻主河道压力。 这个构想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黄河水患问题——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实施,黄河水患将永无发生之虞。要知道历史上每次黄河泛滥都是由于河道淤积,河道变窄而导致排水不畅,从而形成倒灌,引起洪灾。 而这个方案刚好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隐患。 上游水源能够得到充分控制,并且有效利用。 中下游则有了充足的灌溉用水,土壤得到了改良,生态得到了修复。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是综合性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修堤坝、堵河口这样的权宜之计。
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投入较小而收益显著的宏伟工程。 事实上,这个“一河两岸”的方案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在中游,通过建设小浪底水库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将上游的水资源合理调配至中下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下游,通过在郑州荥阳附近建设豫西旱区农业灌溉试验高地,可以实现引黄灌溉。 还能够有效缓解华北缺水的情况。 真是想想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如果毛爷爷现在还在的话,肯定能亲眼看到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