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才有希望吗?

高欣遥高欣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转个微博,侵删 (刚看到题目,本来不想答的……) 大意是讲要改革现在的高考制度,增加农村和贫穷地区学生的升学机会。这个制度如果改不了,城市学生和中产阶级的子女越来越占有社会上所有的教育资源(包括高考加分、保送等);而广大的农村孩子和贫困地区的孩子越来越被社会所遗忘。这样的教育制度怎么能培养出我们的民族的未来呢! 回到正题。要想中国有希望,关键是要改变现状——这一届政府已经在改了,比如说义务教育的免费课本、乡村教师的奖金、贫困生的补助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好的,但是仍然不够。

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这个问题在于: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不仅仅是教育资源)都向城市倾斜。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想和一个来自城市的同学在起点上竞争,他必须付出几十倍的努力,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全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让落后地区的同胞也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福利。现在国家在扶贫,这是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育方面也扶贫呢?(减贫之后还要扶智啊~~否则永远穷)

当然会有城市同学说,我付出的努力比那些乡下同学多得多,我凭什么要多付出? 这的确是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不知道,这是我当学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出的试题,现在我是真的不知道答案。

可能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吧。

游承帆游承帆优质答主

中国人不是生来就不如美国人聪明,而是因为在人生起步的时候,没有得到同等的教育。如果中国能在小学和初中普及良好的教育,以后再在高等教育中注重自然科学和高科技方面的发展,那么,用不了多少年,中国就会有大批世界一流人才涌现出来,中国也会出现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

中国人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压制。很多家长和教师总是告诉孩子:要尊重教师的权威,要按教师的思路去考试,这样的结果是,在中小学阶段,“乖”的孩子成绩好,有个性的孩子成绩差。到了大学,这种差别虽然不那么明朗,可是“乖”的孩子习惯了教师讲什么他就听什么,而没养成学会质疑和思考的习惯。有个性的孩子虽然开始时落后,可是却敢于质疑老师、质疑书本,善于独立思考和探索。这种“知识的不平等”,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除,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中小学里的优等生在大学里成了“书呆子”。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中国的博士生教育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只让“乖”学生做自己的博士生,而把有个性的学生拒之门外。这种教育,最终造就出一批“听话工具”,而不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