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发生信贷危机吗?

尉呈珠尉呈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先说结论,在中国发生类似LTCM那种全球范围内金融海啸的可能性很低。 在我国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1992年和2011年)但都是央行被动救市造成的流动性危机,而且通过降低利率和发行央票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就化解了危机。

但是我国目前存在一定的通胀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月份CPI同比上涨3.5%,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PPI(生产价格指数)则连续4个月下降,降幅收窄至-3%。 CPI的涨幅创了5年多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17.4%。

在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了135%,鲜菜价格上涨了38%。除了猪肉以外,食品价格涨得很多的还有鸡蛋、鸡肉和水产品。 随着食品价格的上涨,人们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也在不断增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新增1876亿元,同比增长388%;企业贷款增加893亿元,同比增长508%。

从用途来看,大部分贷款是用于生产经营,也有部分是用于旅游、留学等消费,当然不排除有人把贷款用来炒房炒煤。 如果这些资金最后无一能够兑现成实物资产,那么毫无疑问将会导致钱变“毛”,物价飞涨,形成通缩。当然对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甚至为负值——存款的“保值”能力变得非常弱。

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市场开始追逐这些流动性,风险就会迅速传递,最后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实要解决目前的困境也不是没有办法,就像美国那样,只要美联储继续印钱,甚至可以把钱直接撒到市场上,我国也可以效仿,但这样做确实会滋生大量的腐败,同时会造成财富再分配,一部分人赚了一部分人血亏了。另一个方法当然是加息,但这会抑制经济发展。

我个人的话觉得可以引入“逆回购”机制,即允许居民和企业以高于当前利率的条件借入资金,然后投资到那些真正有回报潜质的领域,如实体产业(包括微创业)或者一些能产生现金流的项目上。这样一方面可以抑制当前资金脱媒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将融资成本较高的一些行业逐渐淘汰出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易文璐易文璐优质答主

短期来看,中国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可能仍在上行阶段,但爆发系统性危机概率很低。原因有三:

其一,我国储蓄率较高,实体经济融资仍以间接融资和内资为主。截止今年6月,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值占比仅1.8%,股票市值占比1.1%。这意味着外部流动性收紧对于国内实体经济的“传染速度”或“传染力度”都相对较慢。

其二,我国仍实行资本管制,且内资机构的风险偏好、市场分析能力与海外资本相比仍有差距,不太可能对实体经济信用风险形成“负反馈”式的“踩踏”。

其三,我国政府手中可用政策工具丰富。一方面,与发达经济体不同,我国政府和央地财政的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财政政策刺激的腾挪余地很大。另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里新工具层出不穷,央行能够“精准滴灌”到薄弱环节,以“结构性工具”有效“对冲”“总量工具”的影响,既能够“稳信用”又能够“稳物价”。

因此,整体来看,中国爆发类海外经济体“高通胀+紧货币+弱增长+宽信用”组合的概率很低,而更有可能出现“高通胀+稳货币+弱增长+宽信用”的组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