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少了吗?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减少的。所谓的外汇储备是指一国向外汇制度安排。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成员国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为“国际储备国”:(1) 必须实行汇率并轨。即各国在货币管理上,应尽量缩小实际汇率与计算汇率间的差异;(2) 实行可兑换且无限制的政策。也就是说,一国的货币必须实现自由兑换并且没有出口和经常项目的资金上限;(3) 有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我国目前仅仅实现了两个条件,即汇率并轨和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储备国的标准。我国的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由于缺乏第三个条件,我国的央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的定价,而不能主动运用货币政策引导市场。因为一旦我们动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则势必会导致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进而破坏前两个条件的达成。 所以从长期来看,我国必须要实现第三个条件,即在稳定宏观审慎政策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进程,从而最终成为国际储备国。这也是唯一一条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国际地位的道路。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流失说”,也就是关于民间和个人买卖外汇导致外汇储备减少的问题。个人和民间团体作为非金融机构,确实不具备购买外汇的资格。但是,通过委托信托公司等中介机构,个人和外商会绕过这一规定,合法地购买外汇。国家对外汇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汇率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正常的贸易项目和海外投资,外汇管理局是允许其合理购汇的,甚至可以说是鼓励的。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外汇储备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外汇流失或者说资本外逃。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约有三分之一属于外国政府的存款,这部分资产并不是直接投入国际市场进行交易活动的;
第二,外汇储备只是国际间可用于各种支付手段的资产总和,而真正流通于国际市场的可交易资产规模则要大大小于此数;
第三,除了官方储备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诸如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境内投资者收购外国资产等,这些投资和融资行为同样会使得外汇储备发生变化,但并不能称为外汇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