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缩表什么意思?
首先,中国不存在外汇储备下降的问题(理论上说,只有“国际收支”项下,有进有出才能影响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市场化浮动汇率制度,央行不干预汇率,仅对金融机构的跨境资金行为进行监管。因此所谓“中国扩大外汇占款”、“中国收缩外汇占款”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因为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都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一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而跨境资金流动则属于负债,如图1所示。 所以所谓的“扩表”和“缩表”其实就是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增持和减持,与外汇储备变动没有必然的关系。
对于央行来说,只要保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所谓的“扩表”和“缩表“其实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的配置。 如果要理解央行的资产配置,就必须先了解央行的两种业务——公开市场操作和业务保证金。
简单而言,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证券给投资者,从而收回流动性的行为被称为“缩表”,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给投资者并投放流动作用的行为就是“扩表”。 而业务保证金则是央行以借贷方式提供资金,到期收取利息的方式,在形式上类似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所不同的是,业务保证金收取的利率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高出约30%左右。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央行不断增持国债等资产,其业务保证金也在水涨船高。也就是说,虽然央行一直在扩表,但实际上其资产的质量在不断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业务保证金,本质上都是短期的借贷行为,并不会对资产质量造成什么影响。当然,如果将时间拉长到几年甚至更久,这些短期资产就变成了长期资产,其价格会受收益率的影响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