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加息?
1.外部因素,美国持续降息,我国货币政策相对独立。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维持汇率稳定,不得不减少外汇占款,通过加息收缩流动性;
2.国内因素(主要指房地产),房价上涨过快,居民加杠杆买房,为了抑制住房地产泡沫,必须紧缩货币;
3.财政政策因素,地方债规模大,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撑,而市场现金流紧张,地方政府只能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发债券,然而市场的反应是政府信用不如之前,要加息以提升融资成本,这是近期加息的驱动力量之一。
4.经济下行压力,去产能、去库存仍在继续,通缩风险依旧存在,GDP增速下滑,消费和投资意愿低迷,央行加息有利于缓解这一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加息有助于经济复苏”,“加息幅度大于预期”等等,给了央行加息的底气,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似乎有所增加。
其实,无论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还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都面临两难境地。加息会抑制需求,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降息则会放大资产价格,同时带来通胀上升的压力。
现在来看,经济的下行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存在并且难以化解,货币政策可能处于观望阶段,短期内加息的概率不大,降准和降息都有可能发生。
1、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从11月份的数据来看,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12月份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品种价格都出现反弹,预计12月份通胀可能再次创出新高,这也为加息形成现实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开始出现滞胀迹象,如不加息,则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滞胀会使得未来货币政策调整难度更大、空间更小。
2、流动性相对充裕
12月中旬前的前5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资金3990亿元,而上周通过正回购和央票发行仅回笼1020亿元资金,净回笼资金410亿元,央行投放流动性的意图十分明显,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
3、国际社会的压力
目前美、日、欧等经济体都实施着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在指责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人民币升值速度太慢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地指责中国的贸易行为,而加息有助于缩小中美利差,能缓解美、日、欧对中国的批评,减少国际社会的压力。
4、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负利率做好前期准备
从目前的物价涨幅来看,未来出现负利率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负利率对当前存在的大量“负资产”人群产生巨大的心理打击,易使民众出现抢购潮和银行出现挤兑风险,加大经济与社会运行的风险,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应该在尚可选择的时候把利率提升到和物价涨幅同样的水平,以使实际利率为零,避免出现因负利率引发的各种问题。
5、减少投机性资金流入
国外长期低利率政策使“热钱”涌入中国套利的可能性增大。央行此次加息具有惩罚“热钱”之意,旨在抑制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