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祖代鸡?
先放结论,我国目前有祖代鸡。不过现在正面临“有雏无母”的困境! 先说为什么以前没有,再谈为什么现在有!(PS:因为以前我们主要用洋鸡作种,而现在主要用良种土鸡作种)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前没有祖代鸡: 这其实是个养殖规模的问题,在传统育种方式下,只有当某一种类的养殖规模足够大时,才能出现该种类的祖代鸡。比如,我们过去饲养的瘦肉型猪主要是外国品种,而外国肉猪一般需要饲养到200斤以上才出栏,这样育肥阶段的瘦肉猪就能作为祖代猪来使用;又例如以前我们主要从丹麦进口纯种杜洛克,因为杜洛克是哺乳动物里面生殖效率最高的,一胎可产4-6头,而且瘦肉率高、肉质好。所以当时我们的祖代猪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大型猪场里的二元杂交商品猪。 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国养殖业已经由以前的“量变”转变为现在的“质变”,我们现在提倡的是“优质优育”,对于养殖规模的讲究不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规模适中、质量上乘”。在这种养殖模式下,传统的由商品猪作为祖代猪的途径行不通了——因为品质不好保障(杂种优势衰退)。因此现在我们要想得到优质的祖代猪就只能从优良的单品种土鸡开始养起。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祖代鸡: 因为现在我们有足够的单品种的土鸡作为种的载体。 为什么我现在又说有祖代鸡呢?原因是我刚才说了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把优质的祖代猪赶出圈了,这个“优质”的体现就是我们现在的土鸡具有“四速”——即快速生长发育、快速肥育、快速育肥和快速产蛋的速度。 在传统饲养方式下,土鸡一般是自然授精繁殖,由于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鸡苗出苗时间不一导致生长呈波浪式,这种种畜禽的非标和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养殖效益的低下和食品安全隐患的增加。 而现在我们通过人工辅助授精技术实现了对鸡苗批次的调控,从而实现了“四速”的目标,这为养鸡业向集约化方向提供了可能,而我们常说的祖代鸡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