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市是什么时候?
2010年6月9日,上证所董事长肖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启动融资融券交易试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0年6月9日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对融资融券交易的定义、业务模式、参与主体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规定。 同时发布的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监管手册》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监管问答》。 《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监管问答(一)》明确回答了哪些标的证券适合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如何认定标的证券的估值、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影响等问题。
随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市场各方对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底,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合计已达7449.5亿元,其中券商为客户融资余额4583亿元,占客户资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4; 2014年初,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发布基金套保管理办法,允许机构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买卖ETF,为ETF基金提供了新的交易通道,也进一步丰富了股票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数量。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基金、债券以及衍生品种主要有:A股、B股、基金、企业债券、国债以及权证等。上海股市的前身是最早于1990年11月26日,由静安区、卢湾区、徐汇区、闸北区、普陀区、闵行区、杨浦区等七区政府合作发起的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营业,当时被称为上海证券交易场所。1990年底,共有5000余名个人投资者和80余家机构投资者参加交易,成交股票6只,成交金额仅91万元。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当时定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组”),于1991年7月13日正式营业。当时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会员只有11家,上市企业50家,上市股票21只(不含B股),上市企业债券1只,流通A股市价总值10.72亿元,B股市价总值2.66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交易方式、交易时间、数据通讯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备了国际上大型交易所的所有标准,成为全球闻名的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