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断?
双雪最佳答案
1950年,朝鲜半岛北部爆发了大规模内战。美军不顾我国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朝鲜战争因此爆发。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但美国为了遏制新生政权的成长壮大,悍然发动了这场战争。如果没有抗美援朝,任由美军在亚洲嚣张下去,未来中美交锋时,我军要面对的可能就是拥有海上优势和空中优势的对手——这对当时的我们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抗美援朝也是我党高瞻远瞩,提早布局的结果。当时国内势力派系众多,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正在展开竞争,新中国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必然会受到两方的注视。
美国本想利用朝鲜战场消耗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力,却没想到遇到了顽强的对手。而我党早就看穿了美国的企图,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早在建国初期就早早开始部署。1953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离开朝鲜返回祖国。
从1950年到1953年,中朝两国军队并肩作战,共歼敌一百多万,其中志愿军歼敌七十三万,创下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外胜利。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国威军威,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也让美国意识到,在亚洲想进一步挑衅乃至遏制新生政权的发展已经不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侵略野心。可以说,抗美援朝的战绩新中国的国际声望提高,为之后的和平建设打开了门路。
中国之不断,有四个内在原因。
第一,方言与普通话形成了双语文化,消解了普通话统驭方言的张力。各地方言不仅没有式微,有些还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或鼓励,同时又都有意无意抵制普通话的渗透和影响。由于有共同的汉字,各方言区的民众虽难以听懂彼此的口语,却能够无障碍地开展书面交流,从而使相互间的认同没有障碍。
第二,中国虽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形成了互为补充的利益结构,而且在政治、文化上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认同感。例如,中原与边疆民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混居格局中,虽然各有各的本民族认同,但是对“中国”作为政治、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更为坚实,即使在边疆分裂势力割据时也是如此。
第三,“家国同构”的宗法文化以及内敛的民族心理,使中国人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出外打拼受制约,却对本土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很强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中国有根深蒂固的尚“大”意识,虽然有分裂或半分裂的局面,但都以“一统”为最高政治理想和文化诉求,而且总是能够在分裂中走上统一。秦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天下一统的时间大约是1200年,而分裂时间只有800年,且分裂中往往酝酿或进行着统一。特别是大分裂后的统一,更会呈现大一统的恢宏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