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成几个板块?
一、股票板块划分理念 将股市中的上市公司按照行业分类准则进行归类,进而得出各行业的市值总和,最后算出每个板块的市值和所占比例。 这种以产业为基础的板块划分方法能比较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如果市场上涨,则反映该国经济欣欣向荣,各个板块都有上涨的机会;反之,如果板块出现分化,则意味着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投资者应该及时调整仓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划分是理论上的划分,在具体应用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有些公司虽然隶属于某个行业,但是却不一定受到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如中石油属于石油化工行业,却经常下跌,也属于该板块;而有些公司虽然不属于某个行业,但是却受到行业发展的影响,如金融、地产板块中的一些个股受宏观政策影响很大,应该归入该板块。这种划分只是大致上的分类,并不能够做到精准。
二、国内常见的板块划分(从功能上) 上证所目前有6个板块: 沪深300成分股——代表大盘股的指数成份股,即所谓的“蓝筹” 中小板指500成分股——代表中型企业的指数成份股 创业板成分股——代表创新型高成长的指数成份股 其它板块——包括此前未上市的ST股以及还没有被归类的其它股 中金所目前有两个板块: 沪深300品种——由上证所的300成份股组成 创业板商品——由深交所的创业板股票组成 中国证券报此前公布的板块有: 主板板块——所有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 创业版板块——所有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的股票 基金板块——所有有基金重仓的个股 SST板块——原ST板块,包含之前所有暂停上市的ST板块 目前SST已被去掉,与*ST同属特殊处理类。
三、其它概念板块划分 除了以上常见的板块外,还有诸多需要关注的小板块。
1.根据季度报表划分 按上市公司业绩发布情况可以分为四档:首季报告、中季报告、末季报告及年报,相应地也有四个板块的概念,分别是Q1板块、Q2板块、Q3板块和Q4板块。这四个板块的概念适用于业绩稳定增长或者波动不太大的公司。 对于业绩出现大幅增长或下滑的公司,一般会将其纳入其他板块,主要目的是避免因为公司业绩突发性变化带来的风险。 不过,对于一部分业绩爆雷的公司,其财报一般在下半年曝光,此时再按照季度板块区分就意义不大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出现了恶化,以及可能遭受的损失。对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的个股,我们应该及时回避。
2.根据估值水平划分 根据不同的估值方法会得出的结论,一般认为,市盈率在50-70倍的正常区间,而市净率一般在3-5倍的范围内,这样的估值水平相对比较安全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股价涨幅与其他板块做对比,来评估风险大小。一般而言,在同期大盘平稳上升的情况下,某一板块相对其他板块表现较好,那么该板块有可能存在估值偏高的情况,需要注意回调的风险。相反,若某板块在大盘调整的时候抗跌,且在同期大盘反弹时涨幅较大,说明该板块估值合理甚至偏低,继续上涨的空间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