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利率是多少?
162%! 这是近一年内,国内某大型券商的收益率。 是不是很震惊! 这可不是P2P,而是证券公司的投资业务,其中的一部分——投顾计划。 这个产品的本质是:客户把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让证券公司做投资,投资标的包括了股票、基金和债券,并且承诺保本。 那是不是真的稳赚不赔呢?我们来看下具体数据。 去年7月成立的产品A,一共募集了5.2亿,今年5月份宣布提前终止运作。产品最终收益率为162%。 看起来不错,但这里有个问题:5.2亿里面可能有部分是自己的融券仓位,也就是从其他投资者手上借来的股票做空盈利,这部分是没有算在162%里面的哦。(注:融券卖出股票后,如果股价下跌,就可以盈利) 所以真正纯股票仓位的回报率可能还没这么高啦~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产品B吧。 同样是去年成立的7亿规模的项目,在今年4月份就提前结束了募集,原因嘛,当然是业绩太好啦~~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回报率高达198%~ 有没有被惊呆到~ 我也惊呆了…… 虽然我从来没有买过这类理财产品,但我知道投顾计划的最高收益是不超过年化8%,而且不得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的。 而上面两个产品却分别达到了162%、198%的收益。所以,你猜它是怎么做到的? 目前能想到的原因大概有这几个:
一、这些项目的运作期限太短了。 很多投顾计划都是封闭式的,每年开放1-2次,每次持续几个月甚至更短;而上面这两个项目,成立日期刚好都是去年的中后期,今年刚过半,所以收益率就很高。如果是三年期的投顾计划,估计就没这么吓人了。
二、这些项目采用了比较激进的投资策略,比如杠杆很大。 有些投顾计划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3倍左右融资,从而放大整体仓位和提高投资收益。 但使用这样的杠杆,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一个小的波动就可能造成大幅亏损,甚至导致产品违约。
三、产品实际投向不明晰,可能存在自融自保或其他违规情况。 比如最近还有新闻爆出,某公司的一个“私募产品”其实是从大股东那里集资,又全部投回了公司。这种自娱自乐的行为,跟P2P又有什么区别呢?
四、有可能是营销噱头。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只能呵呵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