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如何走出寒冬吗?

卿惜茜卿惜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化肥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在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行业是基础性战略产业。

从2013年开始,我国化肥行业陷入困境,主要化肥品种全面严重产能过剩。受其影响,近几年行业经济指标下降,亏损面和亏损额扩大,安全生产风险加大。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农业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这对我国化肥行业造成“硬冲击”,使原本就很严峻的行业形势愈显恶化。

造成严峻问题

造成化肥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很复杂,既有化肥行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行业相关政策不到位等外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需求下行、产能过剩,“两碰头”挤压矛盾加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复种指数提高,盲目施用化肥现象增多,耕地质量下降,土壤养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农业迫切需要减肥增效。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用耕地加速减少,加上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走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农民购肥施用能力降低,化肥需求总量开始下降。而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化肥产能继续扩张,氮肥、磷肥分别比市场需求量高出80%和50%,导致化肥特别是氮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需求下行、产能过剩“两碰头”,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增加,成为化肥行业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环保成本增大,企业压力增大,负担沉重。随着国家环保约束趋紧,特别是一些地方追求政绩,出现环保“一刀切”甚至“层层加码”的现象,在化肥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地区对化肥企业提出“限产”“轮产”“停产”等要求,企业开工率降低,市场供应不正常,企业负担加重,增加了化肥行业陷入困境的因素。

要素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近十几年来,我国煤炭、天然气、硫磺等原材料价格上涨10倍以上,加上动力、包装、人员工资等成本大幅上涨,化肥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比国外高出50%以上,严重挤压利润空间,成为化肥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化肥行业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很弱。长期以来,化肥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农产品价格受到保护,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肥料过高的“隐形”补贴,导致“肥贵粮贱”,化肥行业实际上成为“内部消化”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部分,是低效益行业,特别是近几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后,行业微利甚至亏损成为常态。化肥行业利润率不到石油、乙烯等行业的1/10,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很弱。

农资综合补贴逐步取消,使农民买不起、用不起化肥问题突出。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5年补贴资金1426亿元,有力缓解了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和收益下降矛盾。但是,这一政策实施后,由于受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谁种谁补”等政策限制,农户获得国家补贴的实际金额很低,而随着2016年国家取消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2017年国家将这一政策纳入“农业三项补贴”中,并逐步取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使原来“肥贵粮贱”矛盾更加凸现,使农民买不起、用不起化肥问题更加突出。

企业负担过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化肥企业要承担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废水氨氮、二氧化硫等环保税以及利息等负担很重。同时还要承担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资源有偿使用费、排污权交易费等费用。化肥行业利润微薄,加之出现亏损之后,使企业承受不了,严重拖累行业的健康发展。

应对措施须知

当前,化肥行业陷入困境,形势异常严峻。在新形势下,破解化肥行业困境,实现化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国家要制定实施新的化肥产业政策。为实现化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研究制定一个新的国家化肥产业政策,代替已经实施20多年的旧政策,以规范和指导行业的发展。要研究制定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和在建、拟建项目管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要科学合理界定化肥与化工的界限,从项目申请、土地农转用指标、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保证化肥作为重要“民生产品”和战略物资的生产和有效供给。同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