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策略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策略大概有以下几种,这里我按照策略定义的严谨性进行排序,策略越靠前的,市场有效性越强,策略越后面的,市场有效性越弱。因此从有效性的排列来看,最优的策略是策略一,最弱的策略是策略四。 策略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简单而言就是股价已经反映所有信息了,任何试图超越市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个假说是约翰·伯格芬(John Berkenkopf)在《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里提出的。他是这样说的:“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一个股票的价格是该股票所有信息的线性函数”。
策略二、风险中性假设(Risk Neutrality) 该假设认为,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是无差异的。既然风险厌恶程度是一样的,无论采取怎样的投资组合,总有一个最优的风险水平,使得预期报酬率达到最大值。同时由于该假设认为投资者的风险态度一样,所以不同股东之间的风险厌恶也应该一样,那么平均来说,每个投资人应该获得相同的风险调整报酬率。
策略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是由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提出的。他提出了决定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又可以用贝塔系数来度量。随后,麦克德莫特(McDermott)和米勒(Miller)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模型。
基于上述两个假设(风险中性、资本资产定价),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在任何时刻t,一只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1. t时刻这只股票的风险指标——贝塔系数;
2. 整个金融资产组的风险指标——市场均衡点的贝塔系数;
3. 整个金融资产组的预期报酬率——市场均衡点处的期望收益率。
策略四、套利定价模型(Arbitrage Pricing Model) APM是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提出来的,用来计算有价证券的预期价格,同时也用于检验市场是否有效。 该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风险债券的收益来抵消掉资金的市场成本,从而得到有价证券的预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