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怎么操作量化基金?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了很久,并实践了很长一段时间。 总结起来就两句话:个人不可能操作量化的基金,个人也不应该操作量化的基金。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个人不可能操作量化的基金。这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公募基金的运作遵循“双轨制”。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制定投资策略和方案的时候,是要接受监管机构(主要是证监会)的审核和监督的。
如果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想要违背投资策略或者方案,那么他们必须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以美股为例,如果贝莱德或者先锋集团想主动调整自己的基金份额,使收益符合预期,那么他们就必须在报告给投资者的前一天先报告给SEC,描述他们打算如何调整、为什么要这么调整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等。如果他们的计划得到了SEC的批准,那么第二天就可以按照新的策略进行交易;反之,如果他们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那么他们就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当然,国内的情况要相对简单一些。不过基本的原理还是一样的,也就是监管部门也会对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行审查。这意味着即使基金经理有再出色的能力,他们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也没有绝对的自主权。比如说市场突然下跌,基金经理非常看好一只标的的交易机会,但是基金公司在短期内又无法说服监管机构改变现行政策,那么基金经理尽管非常无奈,但也不得不放弃这次交易,任由损失扩大。
这实际上也就保证了基金产品的独立性。不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对监管者而言,都能够放心地把自己手中的资金交给基金经理去打理,不必担心基金经理会因自身的错误判断而令资金受损。
再说个人不该操作量化的基金。原因在于无论个人的分析有多么精准,模型搭建得多么完美,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偏差。
首先,任何策略都面临失效的风险。也许你在测试的阶段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那只是过去的表现,不可偏执地去追涨杀跌。
其次,即便是相同的策略,不同的人执行起来效果也会有不同。这涉及执行层面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量化的本质在于通过程序化的方式降低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你需要时刻盯着行情,根据盘面的涨跌进行调整,那么你所谓的量化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任何的量化策略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目标。你要确保你的操作没有偏离初衷。否则你就必须为自己的盲目买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