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操作拆分基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主动选股和择时的思路来获取超越基准的收益是很困难的事情,过去十几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全部是主动型的股票基金,没有混合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如果不追求收益,只考虑稳定的话,把基金打包成一个组合,然后进行均衡配置即可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想追求超越市场的收益,则需要对基金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思路是把所有基金按照某种指标进行排序,然后把排名靠前的基金组成一个组合,称之为“最优基”。这个排序的指标可以考虑选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率或者夏普比率等。 但是问题在于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的基金,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基金都统计进去,然后进行排列组合。因此我们需要把基金的数量压缩到尽可能少,同时又能满足最优化条件下的要求。
我这里介绍的一个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基金按风格进行分类,一类代表一种风格,然后在每一个类中任意挑选一只基金构成我的“最优基”。具体如何划分风格呢?我觉得可以按照行业分布、换手率和波动率三个指标来进行判断。比如对于行业分配的问题,可以把所有行业分成几大类,然后再看每一类的行业市值比例是否偏离了合理的水平。如果一只基金在重仓行业的配置跟其他基金有显著的区别,那必然会引起其回报的不同;至于换手率和波动率也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以换手率和波动率为界,可以把所有基金分为四类: 每一类都代表一种投资风格,接下来只要从每一种风格中选择一只基金就可以。这样我们就得到了4个基金组合,分别代表四种不同风格的基金。
当然这仅仅是在理论上的最优解,实际上由于市场本身是不可预测的,我们的决策也是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所以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得到近似于最优解的组合。 这是我用以上方法构建的几个实盘组合,用于测试不同风格基金叠加起来的效果。
可以发现,无论哪种风格,只要坚持长期买入并持有,都能取得正的收益。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风格基金组合的表现情况并不一样,有的表现较好,有的表现得较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实践中就应该放弃风格相似或相反的基金组合呢?我的回答是未必如此。
一方面,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同风格基金的叠加并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另一方面,人不可避免会有认知偏差,我们可能并不会比机器更聪明,更无法始终如一地执行某种策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也许应该抛弃刻意追求风格类似或相反的法则,而着眼于构建一个整体性较好的基金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