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上市希望大么?

孙明东孙明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2013年至2015年间,国内有多家企业提出过IPO申请,但最后大都以撤回告终;2016年至今,已披露拟融资额、发行股数的企业也只有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两家——事实上,由于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及现金流问题逐渐暴露,行业内很多企业的财务状况均出现明显下滑,因此能够顺利登陆资本市场的确不易。 纵观我国光伏产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从落后国外技术至现在基本实现国产替代进口,从“弃光限电”到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不得不说,这条崛起之路走得十分艰辛。而光伏企业能否成功上市,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行业崛起的见证。 但目前看来,这一梦想仍然遥远且坎坷。

首先在营收方面,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光伏行业营业收入达到9384亿元,其中,制造业销售收入达8125亿元,同比增长了14%。但同期,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26.8GW,同比增长17%;组件进出口总额为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发电量5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中组件进出口总额和发电量两项均创出了历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国内目前仅有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隆基股份(601012)与东方日升(300118)的业绩却出现明显下滑。 具体来看,隆基股份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240.8亿元,比上年减少了5.4%;毛利润38.2亿元,同比下降15.5%;净利润7.5亿元,同比下降38.7%。东方日升2017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63.9亿元,同比下跌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亿元,由盈转亏。

除了已经上市的两大龙头企业外,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未能摆脱亏损的命运。如2016年刚刚登陆创业板的拓日新能(002218)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 32.68%;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其他收益2599万元,同比下降 95.39%。

其次在融资方面,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一方面,由于技术壁垒低,致使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导致行业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另一方面,由于上游原料供应产能不足,使得主要生产商对于原材料采购具有较大的议价权。以上两点直接导致了业内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盈利空间有限。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一部分企业选择向上下游扩张,试图完成产业链的覆盖,进而增强自己的话语权,但却因扩张过度、资金流紧张而陷入债务漩涡。如浙江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阳光”)就是因为扩张过快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清算。 而像隆基股份这样的优质企业想要拓展主营业务、完善产业链条也十分困难。据了解,该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先后投资设立了多家公司,但是成效甚微,甚至出现了经营性亏损的情况。

可见,无论是从营收角度看还是从融资角度看,目前的光伏行业似乎都难以支撑起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愿景。但如果行业格局能得到优化,不排除会有新的企业冒头——毕竟,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发展前景依然被广泛看好。

祝恩龄祝恩龄优质答主

光伏企业在上交所上市的希望很大。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实施意见,支持服务科技创新,优化上市。

实施意见明确,上交所建立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动态调整机制。在优质科创企业审核中,发挥存量项目资源储备及审核推进的调节作用。

上交所还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产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重点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相关产业专家库,发挥专家在审核中的专业判断作用。

同时,上交所将根据科创企业特点,研究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条件,突出支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并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创企业。完善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