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企业如何退出?
我们公司正在经历破产清算,过程很痛苦,感触很深。 先简单介绍公司情况。2015年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实缴资本4000万。共有股东6人(其中法人代表1人、总经理1人),公司成立时主要经营项目: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 随后一年经过三次变更,将原经营范围“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删除,添加新的经营范围: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经济贸易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管理;企业策划;文艺创作;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未取得行政许可的项目除外)并调整了各股东出资比例,法人和总经理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也发生了改变。
从设立之初,就为了将来扩张做好了规划。但谁也没有料到,扩张如此迅速——不到两年时间,先后成立了十四家分公司,遍及全国各地。新公司的成立都是通过增资的形式融入资金,然后用于开展业务。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客户的积累,公司负债累累。
到了2017年8月,外部融资已经无法解决公司的流动性问题。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向债务人(客户)清偿债务式破产。在向债权人(供应商)清偿了部分债务后,剩余债务拟申报破产债权。同时,聘请律师准备提起破产申请,但因程序原因被法院驳回。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重组之路……因为所有分公司都建立了独立的账套,所以每个分公司的财务数据都要重新整理、合并计算。加之很多分公司没有进行税务登记,导致税务方面也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经多次协商,大部分债务人愿意接受以债抵偿的方式偿还欠付的货款,部分债务人甚至同意全额清偿。然而,供方的债权人不仅要求清偿全部欠款,还提出了诸如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挪用资金应当连带赔偿责任等要求。鉴于此,我们无法与其达成一致意见,只得提请法院诉讼。 除了应诉外,我们还在积极寻求和解的可能性。在多次沟通的基础上,对方当事人终于同意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剩余款项汇入法院指定账户,从而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