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塑造标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基准管理,是指将本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最佳实践相比较,寻求持续改进的过程。由于最好的做法和最佳的人都是可学的,所以标杆管理是一种学习过程。 标杆管理是现代企业用来学习提高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行业或领域中的先进榜样,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达到超越的目标。 实施标杆管理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标杆对象——选择比较项目——收集信息数据——评估结果——执行方案——持续改进 实施标杆管理要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找准标杆;二是积极借鉴。这两个基本点的实现关键在于认真选择和准确评估标杆对象。
一.找准标杆 所谓“找不准标杆”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所选标杆对象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充分反映目标企业的平均水平;另一层是指所取数据的准确性欠缺,不足以作为客观的参考依据。在实施标杆管理时,必须注重两点:
1.确保选择的标杆能够代表企业的整体水平,即所选的标杆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2.保证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效避免误差,确保评估结果的正确性。 在进行外部对标的时候尤其需要关注:
1.注意数据的及时性。这要求在搜集信息时,时间上的跨度不宜太长,以免存在偏差。例如,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对比时习惯采用上一年度数据,这样其实不够科学。因为在经营过程中,前一年的数据往往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如果当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前一年的数据又做不当,就会形成错误的结论和建议。在选择比较项目时,应注意保持数据在一定期间内(如最近三年)的一致性,以保证对比结果的公允。
2.适当放宽评价标准。为了便于横向比较,在进行指标设置和评分时可以适当放宽标准,做到既相对客观,又能较好地体现企业特点。否则,要么过于追求统一标准而导致失真,要么因难以量化而无法进行比较。
3.多种方式结合使用。除了传统的纵向比较之外,还可以引入横向比较,同时辅以矩阵法或者价值链分析等方法。这样可以丰富信息量,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二.积极借鉴 对标不是为了寻找差距,而是为了汲取养分,促进进步和发展。在明确标杆后,下一步就是要分析和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最佳的实践,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之中,才能最终起到学习的作用。积极借鉴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它涉及理念和传播两个问题:
1.理念传播:标杆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工具,应用这项工具,必须首先在观念上接受它。要做好标杆管理,首先要宣传其理念和思想,使其深入人心,得到大家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2.实际行动: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付诸于行动,也只是空想。标杆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这一工具,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运用最佳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