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互换原因?

李福博李福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我国的经常帐户顺差占GDP的比重高达9.7%----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年度贸易顺差相当于GDP的情况。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美国2013年贸易逆差6857亿美元,GDP为16.8万亿美元,逆差占比约为4%;日本2014年贸易逆差2.4万亿日元,GDP为5.1571万亿日元,逆差占比也仅为4%左右。 而我国同期GDP为97.78万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2.2486亿元,顺差占GDP的比例达到2.3%!这个比例超过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除瑞士外的所有国家。

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天量”顺差的冲击,央行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放松境外投资者购买债券的限额、降低非居民存款利率......然而效果并不显著。 于是,在2015年4月的一个凌晨,一份由央行、外汇局联合签署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悄然公布——被称为是“国十条”的配套政策之一。 什么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呢?就是允许贸易项下的货款以人民币进行支付。此前,外贸企业采购进口货物时,一般采用信用证等方式支付,货物流通的同时,美元、欧元等外币流入境内;而现在,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外贸企业可以直接将人民币支付给供货企业,这样资金流动方向就被改变了,从境内流向了境外。

对于经常项目下巨大的顺差来说,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一招鲜”……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比降准、降息更能够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不过,这项政策出台之后,舆论出现了分歧。

支持的一方认为,这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反对的一方则表示,此举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那么,这个政策真的会有这么可怕吗?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目前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出口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并不会影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未来进口可能会逐渐转变为人民币计价,这对于我们来讲才是更重要的。

其次,有专家认为,由于国内供给充足,物价水平较低,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并不能带来多大的通胀压力。相反,如果跨境贸易的美元/欧元结算,大量的外汇流入会引起热钱炒作,推高物价。 最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需要区别看待。因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危机不是流动性泛滥,而是资产泡沫化。

不可否认,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资本流出,但这些资金更多的是用于贸易项下的正常支付,而非炒房地产或买国债。只要这些资金不会涌入这些资产领域,就不会引起资产泡沫化,自然也不会导致金融危机。换句话说,如果外国供应商收到人民币后去炒房或是买国债,那才应该警惕。

季仁旭季仁旭优质答主

一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会带来较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风险,采取货币互换可以在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密切两国货币当局的联系与合作,减少或避免外来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加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地位目前仍存在较大落差,通过货币互换可以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增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是亚洲经济体在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很强的整体性和互补性,通过货币互换等方式推动区域货币合作,既有利于增强区域内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又能有效推动各国国内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来说,区域内货币互换安排为扩大对外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外汇市场稳定性,有利于出口的扩大进而推动国内经济增长。

四是与IMF在金融危机应对过程中“只租不卖”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货币互换政策更具有吸引力和灵活性。在2012年5月举行的亚洲财长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与IMF贷款形成鲜明对比,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在协议内额度范围内可以随意支配,无需通过市场招标,也无需经过复杂的评估谈判过程,而是自动、直接、快捷地获得货币支持。在次贷危机爆发,到目前为止5年多的时间内,美国向IMF追加了4000亿美元的拨款,但实际使用IMF资金的只有500多亿美元,只有10%——15%的利用率,这说明IMF资金提供存在严重壁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