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转型能成功吗?
在谈中国的“产业转型”之前,先简略的谈谈为什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或升级)”,以及他们为什么没有转成功或者很难转成功。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中国这个“转”有没有可能实现,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什么条件使它成为可能。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中国的“产业转型”,看看和我们前面讲的发达国家是不是一个意思。
1、什么是结构转型? 为什么欧洲要搞能源转型? 为什么日本要搞先进制造业? 为什么美国要重振制造业? 其实问的就是:为什么要结构转型? 原因嘛,当然是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为了摆脱对海外某地区的资源依赖、为了摆脱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通胀危机的纠缠。
总之,为了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结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能是转型,也可能是升级。 但无论转型还是升级,都意味着投入成本,而高成本的付出必然会抑制短期GDP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弥补因为结构性变化导致的GDP损失。
2、为什么难转成? 我们已经说了,结构转型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这种成本高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如果要实现德国工业4.0,那么GDP每年平均需要多增加3%左右(具体数据可以自己去搜相关文献),同时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大量的技术积累。
新的岗位和新产业的产生还需要吸纳劳动力,否则就会像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一样,陷入永久的萧条。 产业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需要有坚定的改革信念,就像共产主义理想一样,虽然遥远但值得奋斗;其次,你还必须有能够实现转型的条件和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就像旧中国面对美国的封锁,怎么转型?第三,你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的勇气,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转型就一定会成功,失败了就如同掉进深渊一般。
三驾马车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辆马车的拉动。 问题是,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投资和出口是不可能持续高增长的,毕竟国际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且竞争者越来越多(比如新兴国家),你不可能永远靠出口退税和基建设施去维持高增长。
于是乎,只有消费这匹马还能跑一会,但这匹马上面坐着的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钱其实并不多,且花在这几方面的支出也不多,如果要大幅提高这方面的支出,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加大公共投入,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等等,当然还有税收调节。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财政扩张+收入分配再调整。
以上仅仅是在讲为什么需要转型,并没有讲如何转型。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想真正转变目前的局面,根本原因就是体制改革——无论是分配体制还是市场体系,只有真正的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重新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从而让结构转型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