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建最高多少?
没有最先进,只有更先进 ——这句话用在核工业建设上,再合适不过了 先说结论吧 中国目前在建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项目 最大直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高度达184米 这不仅刷新了全球核电站建设的高度纪录,也创造了世界同类施工的新高 在今年年底,这个高度将突破200米! 而明年,我们就能建造出高达230米的地下核反应堆容器 ——这已经和航天飞船发射塔以及部分超高层大楼的建造高度不相上下了
至于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经费、人力和物力来建造如此巨大的核反应堆,原因也很简单 不建造这么大的反应堆,我们怎么能够实现和平利用核能的目标呢? 我们现在使用的核电站,一般都是轻水堆。所谓“轻水”一般指的是常规的水。由于这些核电站反应堆在设计上就采用了“低浓缩铀”或者“天然铀”原料,并且需要用水冷却,因此产生的放射性垃圾体积较小,可以安全地深埋处理。 但这种轻水堆也有两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不能有效利用氢燃料,二是产生的高浓度废料难以妥善处置。 所以,从轻水堆发展而来的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以及三代非能动压水堆(AP1000)就提出了“无废料排放”的设计目标,同时,还能更好地利用核能所蕴含的热能资源。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得建造一座更大的反应堆,而且其内部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新的设计需求。 而AP1000项目,恰恰正是为了建造这样一座核电站 它采用了全新的非能动的蒸汽供应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蒸汽发生器作为热交换器的方式,通过蒸汽发生器和余热回收装置直接产生了高压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运转。从而省去了原有的二回路系统,并取消了相应的加热器等部件。
这样一来,不仅反应堆内的高温高压蒸汽得以保存,可以直接用于蒸汽发电机组的运转,而且也因去掉了二回路系统的管道、阀门及其他附属设备,使反应堆内部的构件大大减少,使得建造更大规模的核电站成为了可能 另外,AP1000还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球床”式反应堆结构。
传统核电站的反应堆压力壳通常都是采用“柱形”或者“棒状”的结构形式。而在AP1000中,压力壳被设计成了几个互相贯通的圆筒(称为“球体”),每个球体均由钢制外壳和保护层构成,里面充填着耐高温、耐腐蚀且强度极高的材料。
在运行的时候,反应堆的核心部分是由若干个球体组成的,每一个球体的表面都有很多呈放射状分布的槽沟,由燃料棒放在其中,并通过传递杆与上方的蒸发器相连接。当燃料棒发生熔化,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AP1000的反应堆核心是完全密封的,且无法进入人工干涉。一旦燃料耗尽或者遇到意外事故,整个反应堆就可以自动停止工作,并在数小时内缓慢冷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