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购日本哪些?

楚舒锦楚舒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2015年,中船重工和三菱重工合资成立江南帕卡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67亿日元(约合8亿美元)。 这家新公司在无锡设立了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超临界发电机组、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发电设备,预计年产能约1800万千瓦。

“我们生产的设备符合欧美标准的环保要求,可以排放一定量氧气,适合用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分布式发电项目。”公司有关负责人称。

同时,该公司还计划进军海外市场,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拿下全球10%的市场份额。 中日产业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更是加快了步伐。除了引进先进技术以外,两国企业也在加快产业链条的整合。

比如在钢铁领域,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的JFE控股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宝信钢铁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武汉投产,总投资高达40亿元。 宝信钢铁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总投资20.68亿元,建成后具备年产150万吨钢锭和钢坯的能力。

“这个项目的产品将作为宝武钢铁集团内部原料基地,满足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不对外销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车身和底盘件生产企业之一,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也通过重组,成为北京现代旗下的第二家整车企业。

万俟天俊万俟天俊优质答主

中国企业近年来加速出海日本,除了此前已为人熟知的收购饭店大楼、温泉旅馆、农业用地,甚至墓地等等,日前的热点成为竞购日本银行,还有多家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将日本工厂乃至研发中心收入囊中。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此类“购并潮”有持续升温趋势。

中企竞购日本中小银行

以制造业为主业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日前以403.96亿日元(约合3.2亿美元)收购了日本第五家地方银行“三井住友信托银行”手中所持有的所有“新潟银行”股份。由于收购比例达到近90%,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该山东企业有望成为新潟银行的母公司。据悉,该山东企业已决定继续增持新潟银行的股份,并计划在年内以持股过半的条件来推动全资子公司化。

事实上,参与此次竞购的中国企业并非仅魏桥一家。去年11月新潟银行宣布将出售所持股份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吸引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众多投资方。而最终入围的两家竞购企业中,另一家是日本的农林业公司,而来自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力挫本土对手一举中标,令业界意外,因此有日媒惊呼“银行已被中国人买走了。”

该山东企业的一名高管表示,日本的银行很受中国民众的信赖,而且该地区是日本农业和制造业的核心地带,因此“希望在该地打造‘金融+实业’中心。”据悉,新潟银行在新潟县拥有30个网点,拥有5000多家客户,存贷款等主要金融指标在当地均处于较高水平。

中企“组团”收购日本化工厂

而就在同一天,包括苏州弘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出资方组成的投资联合体与日本东京应化工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东京应化是日本国内最大半导体化学品制造商之一,在半导体产品的电路图形形成工程中,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领跑全球。除了日本国内的千叶和新泻两处基地外,该企业在美国和新加坡也设有工厂。

中日两国企业自2015年5月签订初步谅解备忘录至今,经过一年多时间商议,最终于日前确定收购协议。根据协议,中方以120亿日元(约合87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东京应化的全部所有权和所有权益。据悉,在此之前,双方还就如何保护现有雇员、继续开展在日本国内的经营活动等等进行详细商讨。收购完成后,东京应化作为一家100%的中资企业将维持继续运营。该企业的董事长表示,希望借助中日双方各自优势,把东京应化建设成为立足于日本、辐射全世界的全球性企业。

高科技巨头争相“登陆”日本

随着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失去的20年”之后复苏乏力,加上制造业和金融、银行机构的竞争力全面降低,出售土地和厂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中国企业在“抢滩”日本市场时,并非仅仅购买地皮和房地产,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把日本工厂甚至研发中心也纳入购买清单。

近年来,“出海”日本的中国企业“高调”者大有人在。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吉利集团以1104亿元人民币入主日本最大摩托车制造商雅马哈旗下的雅马哈发动机,而该“嫁妆”比其本身高出5倍多。阿里巴巴斥资200亿日元(约合1335万美元),收购日本线上零售企业乐天旗下云计算平台公司Rakuten Techno Solutions的多数股权。日本最大不动产企业之一的三井不动产将所持有的位于东京银座的高档百货商场“三越银座店”全部股权转让给中国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意大利时尚集团,该店的成交价高达1100亿日元(约合7.29亿美元)。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2013年底至2014年内,中国企业至少23家在日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2010年时只有3家。此后,这一进程没有放缓,2015年又有13家中国企业赴日设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